《給波蘭母親》原文與翻譯、賞析
密茨凱維奇
波蘭母親啊,如果你孩子的臉上,
有天才的光輝的眼睛閃耀,
如果他的孩子氣的模樣
畫出了他先人的光榮和驕傲;
如果他離開了快樂的游伴,
跑去聽那歌唱著的年老的詩人,
如果他垂下了頭,傾聽著
他歌頌過去的日子、古代的功勛:
波蘭母親啊,他的命運多么不幸!
對著我們的悲哀的圣母①
你跪下了,
注視著那刺穿了她的心的寶劍,
那殘酷的一擊,你的心也同樣感到!
雖然一切民族、國家、教派
都要相愛,
雖然全世界都高唱著和平,
但你的孩子只有殉難的死亡,
只有不能獲得光榮的戰爭。
還不如讓他留在寂寞的洞里,
憂郁地思索著,躺在燈心草之間,
呼吸著陰濕的沼澤的空氣,
也同著毒蛇在一起睡眠。
讓他知道怎么掩藏他的憤怒,
隱蔽他的思想,在深深的洞穴,
膽怯地用惡毒的語言傷害人們,
又卑屈地爬行著,像是一條毒蛇。
我們的救主,當他是拿撒勒的孩子②,
他就愛好后來拯救人類的十字架:
波蘭母親啊,如果我是你,我要讓他
知道,怎樣的玩具,他可以玩耍。
他的柔弱的身子要拖著手車③,
他的纖小的手臂要戴上鐵鏈,
看著殺人的斧頭,他并不害怕,
看著絞人的繩子,他也不臉紅。
他不像古代的勇敢的戰士,
把神圣的十字架帶往異教的異國,
他也不像為新信仰而斗爭的士兵——
為了自由而流血是他的工作。
總有一天,無名的奸細會告發他,
他的敵手就是偽證的法庭;
他的比武場是陰暗的地牢,
威嚴的暴君判決他的罪名。
那高高豎著的陰慘的絞架,
正是這失敗者的唯一的紀念,
他的榮譽——一個女人的有限的眼淚,
和愛國的伙伴們的低聲的交談。
(孫用 景行 譯)
【注釋】 ①波蘭母親與圣母一樣感受到了喪子的悲痛。 ②拿撒勒:基督耶穌的出生地。 ③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去的犯人是用鐵鏈拴在手車上的。
【賞析】 密茨凱維奇離開波蘭后,一直過著無家可歸的流亡生活,他走遍了歐洲各地,但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為波蘭的獨立和自由而斗爭。詩人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面對著沙俄的強權統治,詩人看到了斗爭的艱難和復雜,他預感到這將是一場悲劇。向著他的祖國——波蘭母親,詩人唱出了他發自心底的最悲哀的歌。
詩人回憶起自己的少年時代,那是一個多么可愛而快樂的年華和充滿了自豪和憧憬的時代啊!然而,他的命運又是多么不幸呵!他的祖先曾經擁有的土地,現在卻落在了異族統治者的手里;他那曾經建立過功勛、光榮而驕傲的先輩們,他們怎么能夠想到,自己的后代已經淪落為異族入侵者的奴隸,不甘心奴隸命運的祖國的兒子,只能遠走他鄉,離開自己的母親! 詩人悲哀地吟唱:“波蘭母親啊,他的命運多么不幸!”
這樣一個民族受壓迫、受奴役的時代,這樣一個不平等的現實世界,詩人感到的是深深的屈辱和悲哀。他心目中的波蘭是怎樣的一幅圖景呢?在這樣的現實中甘當一個奴隸會是怎樣的命運呢?在詩的第五、六兩節,詩人描述了一幅極具象征性的現實圖景:深深的寂寞的洞穴,陰濕的沼澤地的空氣,和毒蛇在一起睡眠,在這里,他只能憂郁地思索,掩藏他的憤怒,隱蔽他的思想,膽怯地用惡毒的語言傷害人們,像一條毒蛇那樣卑屈地爬行。這是一個多么陰暗而可悲的世界呵!這樣的命運對于一個繼承了父輩們的光榮和驕傲的天才的少年怎么可能甘心接受呢?
詩人再次把自己比作拯救人類的基督,“為了自由而流血是他的工作”。他仿佛看到自己已經成了鐐中人,被流放到那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他的柔弱的身子要拖著手車,他的纖小的手臂要戴上鐵鏈”。盡管如此,殘酷的黑暗的現實是無情的,詩人所處的危險的環境使他隨時都有可能遭到暗算,敵人的強大和殘暴的統治使得他對前途感到極其悲觀。他不害怕殺人的斧頭,也不害怕絞人的繩子,他的工作就是斗爭、流血和犧牲,然而他看不到希望和光明,他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失敗,這徹底的失敗感籠罩了詩人的思想,他又一次懷著極度的悲哀描繪出一幅陰慘而又哀婉動人的情景:“那高高豎著的陰慘的絞架,正是這失敗者的唯一的紀念,他的榮譽——一個女人的有限的眼淚,和愛國的伙伴們的低聲的夜談?!?
上一篇:《窗子》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自題小照》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