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原文與翻譯、賞析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惟有杜康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②。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③。明明如月,何時可掇④?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⑤。契闊談宴⑥,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⑦,何枝可依?山不厭高⑧,海不厭深,周公吐哺⑨,天下歸心。
【注釋】 ①杜康:相傳是第一個造酒的人,這里作酒的代稱。②“青青”兩句:引自《詩經·鄭風·子衿》,借以表達對賢才的思慕。衿(jin今):衣領,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③“呦呦”四句:引《詩經·小雅·鹿鳴》首章前四句的成句,表示獲得賢才,給以殷勤禮遇。呦呦(you幽):鹿叫聲。蘋:艾蒿。④掇(duo奪):取得。一作輟(chuo綽):止。⑤枉:枉駕,屈就。存:問候。⑥契闊:久別重逢的意思。談宴:談心飲宴。⑦匝(za扎):圈。⑧厭:嫌。⑨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他先后輔佐武王、成王,滅殷紂,建立周朝典章制度,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家。吐哺(bu補):吐出口中的食物?!妒酚洝斨芄兰摇份d周公的話:“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士?!辈懿僖灾芄詻r,表示要像周公一樣禮賢納士。
【詩大意】 對著酒應當唱歌,人生歲月能有幾何!譬如早晨的露水轉眼消失,過去了的日子苦于太多。歌聲慷慨激昂,憂思深沉難忘。拿什么排解憂愁?唯有杯中酒漿。你青色的衣領,長遠地引動著我的心。只是為了你的緣故,一直沉吟至今。鹿兒呦呦鳴叫,如喚同伴來食野蘋。我有尊貴的賓客來臨,敲起琴瑟吹起笙。明晃晃的月亮,何時能夠摘得? 憂愁從內心涌出,不能將它斷絕。越過田間小路,賢者屈駕來訪。闊別重逢,談心飲宴,心中懷念舊日恩情。月光明亮星光微弱,鳥鵲驚起向南飛翔。它繞樹盤旋飛了三圈,哪個枝兒可以依傍? 山不嫌高,海不嫌深,效法周公一飯三吐哺,使天下人歸心。
【賞析】 《短歌行》屬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是在宴會時歌唱的樂章。從這首詩的內容和情緒來看,一是壯志未酬,人生幾何的憂思,一是對周公吐哺、禮賢納士的渴望??梢酝茰y,這時曹操已年歲漸老,雄圖受阻,但仍不忘“天下歸心”的宏偉抱負。據此,《短歌行》可能作于建安十九年(214)至建安二十二年(217)期間。
曹操一貫求賢若渴。赤壁大戰前后,他所倚重的幾位謀臣相繼亡故,使他在政治、軍事斗爭中失去了得力的參謀,倍感喪失賢才的損失之大。從建安十五年(曹操56歲)下《求賢令》,到建安十九年下《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建安二十二年下《舉賢勿拘品行令》,便可看出曹操老而彌堅,渴求賢才,大展宏圖的欲望更加強烈。《短歌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所作的。
《短歌行》結構嚴謹,詩意節節生發,層層遞進。全詩八句一層,共分四層:首層“對酒當歌”八句,借酒發端,寫求賢之因由;二層“青青子衿”八句,寫對賢才的渴慕;三層“明明如月”八句,寫求得真正賢才之難;四層寫誠心禮賢是求得賢才,使“天下歸心”,大展宏圖的關鍵。
此詩繼承《詩經》二雅言志傳統,襲用四言體。運用四言形式抒懷言志,自漢代以來絕少佳篇。但是曹操這篇表達求賢之志的詩作,寫得有理、有情,情理交融,神完氣足,確屬罕見。其主要特色有三點:
一是此詩善于發端起勢。開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猶如在人生的莽原上對著夕陽余輝發出的倔強的吶喊,既是感慨“去日苦多”,年華猶如朝露之短促,引發壯志難酬的憂思,也是面對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宏圖受阻的現實,與時不我待的豪情在胸中撞擊,以慷慨悲歌的方式出之,因此于憂思中透出悲壯蒼涼之感。詩人對酒高歌,不是消極低沉之辭,而是“有風云之氣”。(魏源《詩比興箋序》)此處以悲慨宏音起勢,就為全詩奠定了高昂、雄闊的基調。
二是善于借用《詩經》成句入詩,自然貼切。此詩第二層,除“但為君故”兩句,其它六句全部轉引《詩經》成句,完整自然地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扒嗲嘧玉?,悠悠我心”,既有彼之形貌細節的點染,又有己之悠長思念的吐露,恰切地表達出思慕賢才的深切。“呦呦鹿鳴”四句,有比興形象,有禮遇“嘉賓”的設想,渲染對賢才的熱情召喚。這些詩句情深意切,與全詩融為一體,渾然天成,特別顯示出詩人運用語言的工力。
三是借景抒情,借喻言志?!懊髅魅缭?,何時可掇”,是詩人憂思不眠,仰望明月時的沉吟,詩人見景生情,猶如明月一樣的賢才,何時才能求得呢? 隱然流露出對賢才難得的憂愁與焦慮,與“憂思難忘”相映照,也為賢才越陌度阡,屈駕相訪,便一見如故,為舊友闊別重逢的傾談歡聚做了形象的鋪墊。“月明星稀”四句寫景,寓情喻志,借烏鵲南飛,繞樹尋枝,隱喻世有賢士,流離無依,“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吳蜀,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腰,何以來之!”(陳沆《詩比興箋》) 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招賢、爭賢十分緊迫的深切感受,決心如“周公吐哺”,以山海不棄涓埃細流的宏大胸懷和禮賢精神爭賢納士,開創“天下歸心”的局面。
全詩以直抒胸臆為主,輔以生動的寫景和比喻,如烏鵲、明月、山海的景物與隱喻形象,既跌宕搖曳,又一氣貫注,加上詩句質樸、雄勁,意境宏闊,便成為流傳千古的名詩。
上一篇:《白馬篇》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石壕吏》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