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三月東風(fēng)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畫家,他的詩也如唐代詩人兼畫家的王維似的“詩中有畫”。首句“三月東風(fēng)吹雪消”,出語多么平實自然,但卻富于視覺形象,我們仿佛看到冬天最后的殘雪在駘蕩的春風(fēng)中悄悄地融化。有人不免會問:江南的陽春三月早應(yīng)“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了,怎么積雪才剛剛?cè)诨?是不是作者搞錯了時間?但當(dāng)我們與下句稍一聯(lián)系,就感到詩人把特定的環(huán)境、特定的景色寫得非常確切。原來詩人寫的是“湖南山色”即湖塘南面——南山的景色,山南乃山之陰,背陽,因而積雪最難融化,直到陽春三月才能全部消融。“湖南山色翠如澆”一語更富有繪畫的視覺性和色彩感:積雪融化后,山上的翠色變得更加醒目,詩人用一個“澆”字來加以形容真可謂妙語驚人:它不僅寫出山上的草木宛如被水澆過似的青翠欲滴,而且寫出這翠色的清新濃郁,仿佛匯成一片翠綠的流波撲向詩人的雙眼,澆注著山下人們——一切目擊者的心靈。總之這個“澆”字用得獨特、新穎、極有創(chuàng)造性,而且顯示著一位畫家詩人特有的審美心理和審美表現(xiàn)方式。
歷來詩人詠梅,大抵寫梅花在冰天雪地中凌寒斗妍的麗姿傲骨,王冕卻獨具慧眼,別出心裁,變化了審美角度,專寫陽春三月的梅姿梅影。但是他又不是直接正面去寫,而是通過余音的裊裊,靈虛地寫出梅花落英在悠悠羌笛聲中的紛披與飄零,這樣不僅使詩中的畫面增添了令人消魂的音樂美,而且羌笛的凄楚也平添了梅花零落的凋零美,也含而不露地表達(dá)了詩人由落梅而引起的隱隱的悵惆和淡淡的憂悒……李太白有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liba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李白所說的“梅花”不是實際的梅花,而是樂曲中的“梅花三弄”,王冕把“羌管”與梅花聯(lián)系起來寫,除了增添落梅的凋零美,也使人對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羌音產(chǎn)生豐富美妙的聯(lián)想,從而增加這首小詩的審美意蘊。
上一篇:郭翼《陽春曲》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彭炳《小橋》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