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正好兩歲……”》原文與翻譯、賞析
雨果
我順從給我安排的命運。
圣約翰家族座右銘①
本世紀正好兩歲②! 羅馬替代斯巴達③,
拿破侖脫穎而出,外表卻是波拿巴④,
首席執政的冠冕可已經顯得太小,
多處已經被戳破,露出皇帝的頭角。
這時候在貝桑松,一座西班牙古城,
有個布列塔尼和洛林的孩子誕生⑤,
他像顆種子被風一刮,就落地安身,
孩子臉上無色,嘴中無聲,眼中無神。
簡直是一個怪物,這樣萎弱和羸瘦,
人人見了都搖頭,只有母親肯收留;
頸脖又東倒西歪,細得像蘆葦一般,
無奈只好一邊做棺材,一邊做搖籃。
這個已被命運從大書上勾掉名字,
這個甚至連明天都活不成的孩子,
就是我。
我有一天,也許會對你講明,
對我剛剛出世就注定夭折的生命,
她傾注多少乳汁,多少祝愿和關心,
給我兩次生命的,是我固執的母親。
天使腳邊拖著的三個兒子都很小⑥,
母親在播撒愛情,可從不計較多少!
啊! 慈母的愛情啊,人人不忘的春暉!
是大家都有的面包,但由神仙分配!
是父親家的餐桌,飯菜已擺得豐盈,
人人都各有一份,都吃得高高興興。
有朝一日,我成了老頭,喜歡閑聊,
外面的夜色沉沉,我說個沒完沒了:
皇帝所到處,世界跟著他地覆天翻,
威風凜凜的命運,真使人心驚膽戰,
毫不費力地把我挾走,如狂風呼嘯,
將我的童年隨風在各處顛簸飄搖。
因為,當北風吹起陣陣急速的波瀾,
騷動的大海,不問大船有三層甲板,
不問岸邊飄下的樹葉是又輕又小,
都一一卷進浪濤,一起翻滾和咆哮!
現在,我雖然年輕,卻有嚴峻的考驗,
我思緒紛繁,額前有條條皺紋出現,
皺紋里深深印著許許多多的回憶,
其中還看得到我已往的不少經歷。
要知道,不少老人頭發已禿得光光,
他們都心灰意冷,他們都飽經滄桑,
要是有人見我心靈像浪中的深淵,
是個住滿了形形色色思想的大院,
看到我不斷掙扎,看到我苦難嘗遍,
謊言像蟲蛀的果子,對我百般欺騙,
看到我雖是未來向我微笑的年華,
看到我內心的書每頁都密密麻麻,
看到我大好時光已一去不復再來,
看到我喜怒哀樂,會嚇得臉色發白!
如有思想和歌曲從我的胸中飛升,
思想能有人附和,而歌曲有人應聲;
如果,我喜歡借助嬉笑怒罵的小說,
作為藏匿愛情和痛苦的某個場所;
如果我馳騁想象,動搖了當今舞臺,
如果在為數不多的有識之士看來,
我會是與我同聲相應,并借我聲音
向人民說話的人相互爭斗的原因;
如果我的頭顱是點燃思想的火爐,
煉出青銅的詩句,不斷地翻騰飛舞,
加上節奏像鑄模一般的奇妙無窮。
煉出的詩行張開翅膀,就飛向天空;
這是因為:愛情和墳墓,光榮和生命,
后浪推著前浪的波濤在奔流不停,
任何聲息和閃光,也不論是兇是吉,
都使我水晶的心閃耀和顫抖不已!
崇敬的上帝把我鏗鏘作響的靈魂,
如同一個響亮的回聲,放進了乾坤!
再說,我已度過的苦日子光明磊落,
我如不知道去向,我知道來的線索。
黨派之間的紛爭,可真是如火如荼,
我靈魂雖被觸動,卻沒有受到玷污,
我心中沒有污穢,所以也沒有污泥,
風吹草動時來攪亂我明澈的心底!
我曾經歌唱,現在,我要聆聽和思考,
我為下野的皇帝暗中把廟堂建造,
我愛自由,是因為自由已開花結果,
我愛國王,是因為他不幸失去王座,
我忠于父母的血,它在我身上流淌,
我父親是個老兵,母親是個保王黨!
(程曾厚 譯)
【注釋】 ①圣約翰:英格蘭貴族世家。 引語源出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 ②雨果生于1802年2月26日。 ③羅馬:指羅馬帝國的政制,象征拿破侖帝國時代。斯巴達:是古希臘的城邦,象征法蘭西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政體。 ④1799年拿破侖為首執政,1802年為終身執政,1804年稱帝。拿破侖是名,波拿巴是姓。法國人社會上用姓,但帝王用名。所以稱帝前只是波拿巴將軍,稱帝后為拿破侖皇帝。 ⑤貝桑松、布列塔尼和格林:分別為雨果及其父親、母親的出生地。16到17世紀,貝桑松一度被西班牙占領。⑥雨果母親生有三子,即阿貝爾、歐仁和維克多,雨果是幼子。
【賞析】 這首詩可以看作是雨果的自傳。開篇處,詩人將自己的出身時間和地點置于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中,將自己比作一顆種子,“被風一刮,就落地安身”。這不是一顆強健的種子,“孩子臉上無色,嘴中無聲,眼中無神”,“頸脖又東倒西歪,細得像蘆葦一般”,當“人人見了都搖頭”的時候,“只有母親肯收留”。在詩人眼里,是他那“固執的母親”,給了他“兩次生命”,“慈母的愛情啊,人人不忘的春暉!是大家都有的面包,但由神仙分配!”命運賜予他這一位“播撒愛情”的慈母,隨后又將他挾走,卷入狂瀾,在命運的風浪之中,人顯得多么無能為力,“因為當北風吹起陣陣急速的波瀾,騷動的大海,不問大船有三層甲板,不問岸邊飄下的樹葉是又輕又小,都一一卷進浪濤,一起翻滾和咆哮!”
詩人在童年時期,就跟著父親隨軍輾轉于歐洲各地,親身體驗到“皇帝所到處,世界跟著他地覆天翻”,動蕩不安的生活,使得他“雖然年輕,卻有嚴峻的考驗”,使他“思緒紛繁”,“心靈像浪中的深淵,是個住滿了形形色色思想的大院”,“內心的書每頁都密密麻麻”,就這樣,年輕的詩人,告別了自己天真幼稚的童年,步入了創作的時代。
詩人“弛騁想象,動搖了當今舞臺”——1830年2月 《歐那尼》的上演,轟動了整個法國文壇,浪漫主義戰勝了古典主義,獲得了全面勝利。而對于詩人來說,這僅僅是創作的開端,詩人渴望著 “煉出青銅的詩句,不斷地翻騰飛舞”,因為“崇敬的上帝把我鏗鏘作響的靈魂,如同一個響亮的回聲,放進了乾坤!”這年輕詩人對自己未來所作的預言,也是后人對他的評價和總結。
在艱苦的日子里,盡管社會動蕩、黨派紛爭,但詩人的心靈“卻沒有受到玷污”,少年時代,他曾經歌唱,而今已步入而立之年,他開始“聆聽和思考”,當詩人想到自由,想到自己身上流動著父母的血液,決心要為拿破侖這 “下野的皇帝暗中把廟堂建造。”
這首詩是1831年底發表的《秋葉集》的首篇。從內容上看,它展現了雨果直到青年時期以前的思想誕生和發展過程;從形式上看,它采用了浪漫主義直抒胸臆的創作手法,其中開闊的想象力和奇妙的比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一篇:《黃鸝》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東山》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