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芳《汴河直進船》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汴河,即隋煬帝開鑿的古運河通濟渠,北起河洛,南連江淮,是隋唐時代連結我國東南地區的交通命脈。直進船,指從東南地區經汴河直入京城長安的進奉船。四十三州,為唐時的行政區劃,即今江蘇、江西、安徽、浙江、福建一帶地區。唐詩中以此河為題材的很多,但也多為慨嘆歷史之作,斥責、揭示隋煬帝為求一己之樂而勞民傷財,以致釀成河開民怨、國亡的歷史悲劇。而這首小詩卻采用先揚而后抑的手法,借詠河船而揭示現實生活中的矛盾。首句先肯定了汴河之利,第二句則將筆鋒一轉,說此河之所謂利,是與“為害生人(民)”相連(即“相和”)著的。后二句是承“為害生人”而作的具體描述,即對于第二句的補充。向以物產豐饒著稱的東南地區的民脂民膏,都被這具有通淮之利的汴河,像巨大的吸血管一樣吸吮以盡了。名為詠河船,實為寫河害;名為詠歷史,實為寫現實的苛政、人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將人君之聚斂、民生之多艱,蘊含于言外。從而啟迪著讀者的思考,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上一篇:李益《汴河曲》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張喬《河中鸛雀樓》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