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河中鸛雀樓》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張喬
高樓懷古動悲歌,鸛雀今無野雀過。
樹隔五陵秋色早,水連三晉夕陽多。
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
十載重來值搖落,天涯歸計欲如何。
沈括《夢溪筆談》卷15云: “河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這首七律便是其中較有名氣的一首。
起聯點題,用語挺拔。“古”、“今”二字提綱挈領,其所以“懷古”而“動悲歌”,正是由于今日之鸛雀已無,今非昔比。頷聯二句承首句“懷古”二字而來,隔樹西望,渭水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漢代每筑一個皇帝陵墓,就要在陵墓側置縣,令縣民供奉陵園,叫做陵縣。五陵包括漢高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縣,是歷代游覽之地。依次北眺,黃河蜿蜒而下,連接著三晉大地,一片夕陽景色,“秋色早”、“夕陽多”,自然會“動悲歌”。此聯神致極佳。頸聯二句描摹近景,詩人低頭向下俯瞰: “漁人遺火成寒燒,牧笛吹風起夜波。”打魚人留下的火苗在點點燃燒,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聲隨風緩緩飄來。用語十分凝練。一個“寒”字,一個“夜”字,為末聯撫景思歸,留下了伏筆。“搖落”、“歸計”乃登臨向晚必致之情。金圣嘆評此二句說: “妙于‘十載重來’四字寫成; ‘欲如何’三字才悟。如此才是真正感,真正悟。”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傳》)縱觀全詩,境界開闊,筆致秀逸,音節優美,有行云流水之妙,尤其中間二聯寫景氣象闊大,又極其精致干練,真正做到了珠聯璧合,天衣無縫。
上一篇:李敬芳《汴河直進船》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三月》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