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四首)
王維
【原文】
其一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1]。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其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2]。
孰知不向邊庭苦[3],縱死猶聞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4]。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5]。
其四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云臺論戰功[6]。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7]。
【注釋】
[1]新豐: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北,盛產美酒。斗十千:指美酒名貴,價值萬貫。咸陽:本指戰國時秦國的都城咸陽,當時著名的勇士蓋勒、荊軻、秦舞陽都到過咸陽,這里用來代指唐朝都城長安。
[2]羽林郎:漢代禁衛軍官名,無定員,掌宿衛侍從,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來一直沿用到隋唐時期。驃騎:指霍去病,曾任驃騎將軍。漁陽:古幽州,今河北薊縣一帶,漢時與匈奴經常接戰的地方。
[3]苦:一作“死”。
[4]擘:張,分開。一作“臂”。雕弧:飾有雕畫的良弓。重:一作“群”。
[5]白羽:指箭,尾部飾有白色羽翎。五單于:原指漢宣帝時匈奴內亂爭立的五個首領。漢宣帝時,匈奴內亂,自相殘殺,諸王自立分而為五。這里比喻騷擾邊境的少數民族諸王。
[6]歡宴:指慶功大宴。云臺:東漢洛陽宮中的座臺,明帝時,曾將鄧禹等二十八個開國功臣的像畫在臺上,史稱“云臺二十八將”。
[7]軒:殿前濫檻。明光宮:漢宮名,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建。
【作者介紹】
王維(701-761年,一說699-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出身河東王氏,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賞析】
《少年行四首》是唐代詩人王維早期的組詩作品,當作于安史之亂發生之前。這四首詩從不同的側面描寫了一群急人之難、豪俠任氣的少年英雄,對游俠意氣進行了熱烈的禮贊,表現出盛唐社會游俠少年踔厲風發的精神面貌、生活道路和成長過程。組詩每一首都各自獨立,各盡其妙,又可以合而觀之,構成一組結構完整而嚴密的詩章。
第一首,寫俠少的歡聚痛飲。詩開頭便以“美酒”領起,最后卻宕開去以景語收束,用筆跳蕩靈動,展現了少年奔放不羈的性格與神采。
第二首,寫游俠的出征邊塞。這里卻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活脫地傳達出少年從容堅毅的神情和義無反顧的決心。
第三首,寫少年的勇武殺敵。詩人將主人公置于孤危險惡的戰爭情勢之中,表現主人公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以及置生死于度外的獻身精神。
第四首,寫游俠的功成無賞。詩的前三句極寫慶功儀式的隆重和氣氛的熱烈,正當期待中的主角出場時,領賞者卻突然變成了“將軍”,意謂受皇帝寵信的權貴坐享其成而血戰的勇士反遭冷落。詩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復渲染,到頭來卻翻作他人;而活躍在前三首詩里的主角被悄無聲息地推到了局外。這種欲抑故揚的藝術處理,使詩中的不平之鳴得以強有力的表現,這里再加申說反而是多余的了。
這組詩歌以浪漫的筆調謳歌了豪蕩使氣、舍身報國、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俠精神,表現了王維早年詩歌創作的雄渾勁健的風格和浪漫氣息,同時也可以從中看出年輕時王維的政治抱負和理想,顯示出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
上一篇:《妾薄命》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屈原《涉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