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涉調]耍孩兒借馬》
近來時買得匹蒲梢騎,氣命兒般看承愛惜。逐宵上草料數十番,喂飼得膘息胖肥。但有些穢污卻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騎。有那等無知輩,出言要借,對面難推。
[七煞] 懶設設牽下槽,意遲遲背后隨,氣忿忿懶把鞍來鞴。我沉吟了半晌語不語,不曉事頹人知不知? 他又不是不精細,道不得 “他人弓莫挽,他人馬休騎”。
[六煞] 不騎呵西棚下涼處拴,騎時節揀地皮平處騎。將青青嫩草頻頻的喂。歇時節肚帶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兒款款移。勤覷著鞍和轡,牢踏著寶鐙,前口兒休提。
[五煞] 饑時節喂些草,渴時節飲些水。著皮膚休使粗氈屈,三山骨休使鞭來打,磚瓦上休教穩著蹄。有口話你明明的記: 飽時休走,飲了休馳。
[四煞] 拋糞時教干處拋,尿綽時教凈處尿。拴時節揀個牢固樁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磚塊,過水處不教踐起泥。這馬知人義,似云長赤兔,如翼德烏騅。
[三煞] 有汗時休去檐下拴,渲時休教侵著頹。軟煮料草鍘底細。上坡時款把身來聳,下坡時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 休教鞭飏著馬眼, 休教鞭擦損毛衣。
[二煞] 不借時惡了弟兄,不借時反了面皮。馬兒行囑咐叮嚀記: 鞍心馬戶將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則嘆的一聲長吁氣,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一煞] 早晨間借與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門專等來家內。柔腸寸寸因他斷,側耳頻頻聽你嘶。道一聲 “好去”,早兩淚雙垂。
[尾] 沒道理沒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說來的話君專記,一口氣不違借與了你。
這個套曲寫一位馬主人愛馬如命、不得不借給別人、又不愿借給別人的矛盾心情,細致入微,活靈活現。
第一只曲子通過馬主人的自述,寫出了他對馬的深厚感情,為下文不愿借給別人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根據。在 “買得匹蒲梢騎” 之前特意加上 “近來時” 三字,說明他早想買馬,直到最近才買到,自然又喜又愛,因而接著便說“氣命兒般看承愛惜”。“蒲梢” 原是駿馬的名稱,但因愛馬而夸馬,把一匹賤價買來的瘦馬稱為 “蒲梢”,也是不難理解的。說他買的是瘦馬,這是從“逐宵上草料數十番” 才 “喂飼得膘息胖肥” 看出的。而親自飼喂,不辭辛勞,一有污穢就急忙刷洗,正表明馬主人并非有錢有勢的闊人,也表明他在親自喂養、刷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了對馬的感情。不難設想,如果他很富有,騾馬成群,自有馬夫喂馬,他對馬毫無感情,那么有人借馬,就正好可以慷慨地借出去落個人情。可他并非如此。日思夜夢,好容易才買來一匹,親手飼喂,眼看著由瘦骨嶙峋變得膘肥體壯,連自己都“微有些辛勤便下騎”,怎舍得借給別人,任人家騎乘鞭打呢? 可是偏有人要借,當面又不好拒絕,這便激起了他的內心矛盾和情感波濤,從而引出 下文。
[七煞] 前三句,通過 “懶設設”、“意遲遲”、“氣忿忿” 解馬、牽馬、鞴馬的動作和表情,生動地表現了 “對面難推” 卻實在舍不得出借的內心活動。“我沉吟了半晌”,想說“不借”,但到底該說還是不該說呢? 想來想去,還是沒有說。“不曉事” 以下幾句,乃是沒有說出口的心里話。他在心里罵那個借馬人連 “他人弓莫挽,他人馬休騎” 的成語都不懂。
從 [六煞] 到 [三煞],這四只曲子寫馬主人對借馬者的仔細叮囑。從 “不騎呵西棚下涼處拴” 直講到 “下坡時休教走得疾”,反反復復,絮絮叨叨,總共講了二十多條“注意事項”,總算講完了。怕人家嫌他寒傖、瑣碎,先用 “休道人忒寒碎” 堵人家的口。講到這里, 忽然又想起兩條注意事項, 于是又鄭重叮嚀: “休教鞭飏著馬眼,休教鞭擦損毛衣!” 也就是說,千萬不要打馬。
[二煞] 寫馬主人轉向馬,向馬解釋說: 我怎舍得將你借給別人!可是“不借時反了面皮”,實在沒法子拒絕啊! 又對馬說: 他不會打你的,如果打你,那他無疑就是個 “驢吊” ( “馬”、“戶” 相合是“驢”, “刷” 字去刀是 “馬戶”, “驢席” 是罵人的粗話)! 盡管這樣安慰馬,也自我安慰,畢竟還耽心那人打他的馬,故又哀怨、悲切地長嘆一聲。
[一煞] 的前五句是預想之詞。馬還在他身邊,卻預想到被牽走以后將如何焦急,如何盼望。接下去,又從預想回到現實。末兩句乃是實寫: 剛說了一聲 “馬兒呀,你就好好地去吧”,馬兒還沒有去,卻已經 “兩淚雙垂” 了。
最后一只曲子的前兩句是心里話,他在心里罵借馬者沒道理、太忍心 (忒下的),口里卻不得不說: “恰才說來的話君專記,一口氣不違借與了你。”
對于借馬者,除寫馬主人在心里罵他之外,別無描寫。但馬主人的內心矛盾是由他引起的,馬主人的那么多囑咐是對他說的,馬主人與馬難舍難分的種種表情,他是親眼看見的。因而越到后來,讀者越關注這個人物。他最后是否牽走了馬,作者沒有寫,這就更激起讀者的無窮想像。
由于作者一開頭便令人信服地寫出了馬主人愛馬如命的心理根據,所以下文所寫,雖不無夸張,卻十分真實。讀者如果親自養過馬或對別人養馬有所了解,便會知道馬主人對借馬者一連串要求,有一些未免太苛刻,但另一些確實是必須注意的。例如“有汗時休去檐下拴”,就是養馬人的經驗之談。
當然,對自己的東西過分愛惜,就走向吝嗇。但不能說這篇作品的主題就是“辛辣地諷刺有錢的吝嗇鬼”。我們知道,封建社會里親自養馬的勞動者也都是愛馬如命的。這篇作品,就是對這種性格和心理的概括描寫和藝術夸張。夸張地寫出了馬主人對借馬者的不少苛刻要求,諸如 “騎時節揀地皮平處騎”,“渲時休教侵著頹”,讀起來頗有幽默感。夸張地寫馬主人已經說過“將青青嫩草頻頻的喂”,過一陣又叮嚀人家“饑時節喂些草”; 已經說過“磚瓦上休教穩著蹄”,又囑咐人家“路途上休要踏磚塊”。重三復四,嘮叨不休,也令人發笑。寫人物表情的一些句子,就更有喜劇性。“懶設設牽下槽,意遲遲背后隨,氣忿忿懶把鞍來鞲,我沉吟了半晌語不語”,以及 “則嘆的一聲長吁氣”,“側耳頻頻聽你嘶”,“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等等,都由于夸張地描寫了對馬的過分愛惜而獲得了喜劇效果。更有趣的是“道一聲 ‘好去’,早兩淚雙垂”兩句,不禁令人想到鶯鶯送張生。《西廂記·哭宴》 寫老夫人逼張生上京赴試,在十里長亭設宴餞行,鶯鶯唱道: “猛聽得一聲 ‘去也’,松了金釧!”這與馬主人的聲口何其相似,然而鶯鶯不是送馬,而是送她的愛人啊!
愛馬惜馬是千百年來勞動者在同馬的親密關系中培養起來的純樸感情,不應看作是將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作者也并沒有這樣做。這篇作品的幽默感和喜劇性,產生于作者對那些過分愛馬惜馬的言談舉止的夸張描寫。而這種夸張描寫,又是建立在特定的歷史真實的基礎之上的,并不曾歪曲歷史真實,而是在更高層次上表現了那種歷史真實。
上一篇: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馬致遠《[越調]天凈沙秋思》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