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
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
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
這首詩是詩人《論詩》絕句三十首的第二首。作于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詩人時年二十八歲。
論詩三十首是元好問的創作綱領。詩歌仿效杜甫的《戲為六絕句》的體裁,評論了自漢魏至唐宋的許多重要詩人和詩歌流派,提出了自己的文藝觀點。他主張倡導建安文學的優良傳統,主張天然淳真,反對堆砌雕琢;提倡豪爽剛健,反對纖弱柔靡;重視獨創精神。表彰了歷代富有創新精神的詩人對我國詩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對后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首詩講的正是建安文學的風格。前兩句:“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曹,曹植,他的詩歌雅好慷慨,筆力雄健;刻畫工致,文采斐然。作品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痛苦和理想無法實現的悲哀。他的創作明顯地改變了詩歌的面貌。劉,指劉楨,他的詩歌氣勢高峻,格調蒼涼。后世以曹劉并稱,鐘嶸在《詩品》中稱曹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贊劉詩“真骨凌霜,高風跨俗”。元好問舉曹、劉二人作為建安詩歌作家的代表,用“坐嘯虎生風”形容其詩風的剛健;而且認為四海之內,沒有人可以同他們角逐。真是真知灼見、慧眼獨具。后兩句講西晉詩人劉越石的詩歌創作。劉越石即劉琨,曾任并州刺史,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傳統,其詩憂國傷時,悲慨清拔,有建安氣骨,所以,元好問舉之以與曹植、劉楨鼎足。槊,即長矛;橫槊,以示武將出身的詩人的英雄氣概。元好問的灼見卓識受到后世評論家的贊賞。翁方綱說他:“論詩從建安七子說起,此真詩中疏鑿手矣?!?《石洲詩話》)宗廷輔也說他:“越石蒼渾,與先生合,且北人,故欲躋之建安之列。”(《古今論詩絕句集注》)
建安文學是中國“文學自覺的時代”(魯迅語),從那時起,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學有它自身的價值、獨立的地位,不再將它看作是經學的附庸、教化的工具。建安詩歌以風骨遒勁著稱,它以充實的內容,豐沛的感情,明朗剛健的藝術風格,被后人尊為典范。元好問早在八百余年之前即提出倡導建安風骨,實在是可貴的。
上一篇:王維《山中送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維《崔興宗寫真詠》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