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近臘月下1,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2。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3。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4,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5,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6,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7 。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8,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9,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隴朝雊10。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11,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蘗人往12,不一。
山中人王維白。
【注釋】 1 臘月:農歷十二月。下:末尾。 2 故山:舊居的山,即輞川別墅所在的藍田山。在今陜西藍田縣。裴迪曾游于此,故稱為故山。3 猥:鄙人,自謙之稱。 4 憩(qi氣):休息。感配寺:佛寺名。考王維詩文,此當為“化感寺”之訛。 5 玄灞:指灞水。玄,黑色,形容水色深青。 6 輞水:即輞川。源于南山輞谷,流入灞水。淪漣:水波。7 吠聲如豹:形容靜夜中所聞犬聲的猛烈。 8 仄徑:窄路。 9 鰷(tiao條):白鰷,一種白色狹長的小魚。10 朝錐:清晨雄雉(野雞)鳴叫。 11 天機:天性,素質。清妙:清澹超妙。 12 馱(tuo駝):用牲口載運。黃蘗(bo薄):一種植物,可入藥,即“黃柏”。此句謂托運藥的人捎信。
【今譯】 時間接近臘月的末尾,景物氣候,晴和清暢,我們舊時居處的藍田山,很值得一游。足下正在溫習經書,我不敢來驚擾你。便一人往山里去,在感配寺休息,同和尚一道用過飯又離寺而行。
向北渡過澄青的灞水,清涼的月光,正映照在城郭上。入夜,登上了華子岡,只見輞川水面上興起微波,水波映著月影上下浮動。遠山上有燈火,在樹林外閃爍,時明時暗。寒夜中傳來深巷的狗吠聲,特別響亮,像豹子在咆哮。村子里有舂米的聲音,廟里又響起稀疏的鐘聲,兩者互相間雜相應。這時我獨自坐著,僮仆靜默無聲,想是睡熟了。于是我想起了往日同你攙著手賦詩,一道漫步在狹窄的小徑,一同立在清溪旁沉吟的情景。
要是等到春天,草木都滋生萌發了,春山就很可觀賞了。那時小魚兒時時跳出水面,白鷗也展翅高飛,清晨水邊草地上布滿晶瑩的露珠,麥田里會聽到野雞鳴叫。這種時光不遠了,你能來同我游玩嗎?如果不是你天性清澹超妙,我怎么能拿這不重要的事情邀約你呢?然而這里面確有很深的樂趣,你可不要輕視呢!因為要托送黃蘗的人帶這封信,他要動身了,請恕我不一一細談。
居住山中的朋友王維謹述。
【集評】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余每讀之,使人有飄然獨往之興。”
胡懷琛《古文筆法百篇》引清·林云銘:“按王右丞篤志奉佛,妻死不再娶,潔居三十余載,是其天機清妙,有得于山水深趣者……書中寫景處,亦有詩畫之意,令讀者如身履其境。見圖愈疾,當不徒一秦太虛也。”
高步瀛《唐宋文舉要》:“昔人謂摩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此文幽雋華妙,有畫所不到處。”
【總案】 裴迪,關中人,天寶中曾官尚書省郎,是王維志趣相投的好友。《舊唐書·王維傳》:“維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另慨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王維有名的五絕《輞川集》二十首,就是與裴迪唱和所作。此書是王維獨自離城游山,在山中寫給裴迪的。書凡三段:首敘游山的興致,未曾相邀的原因,及入山經過,寫得極簡潔。次寫游山所見、所聞及所憶。其中敘述夜游情景極為真切生動,讀之恍如身臨其境。末說春山當更可愛,約請裴迪到時來游,一同領略大自然中的深趣。
文章僅用了一百八十余字,就把獨自游山該向摯友談的和值得談的都敘述清楚了,可謂簡練之至。尤善寫景敘事,如寫月光,寫遠火,寫犬吠,寫春聲與鐘聲,既逼真傳神,又匯成和諧統一的生活畫面,形成“有聲畫”,有很濃厚的詩意。不論寫實,還是想象,作者筆下的景物都經過選擇,顯得很優美,因而能突出“故山”的可愛——不論冬還是春,不論夜還是晨,都是很美的。這是作者的感受,也是想告訴朋友的。這目的果然達到了,因為讀了它,誰都會悠然神往。
上一篇:柳宗元《封建論》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范成大《峨眉山行紀(節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