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李白·秋浦歌(其十五)》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是一首寫愁的抒憤詩。詩人懷著“濟蒼生”“安黎元”的抱負,卻受到楊國忠等的排擠,一直得不到重用。這首詩是詩人在天寶暮年,漫游秋浦而作的十七首《秋浦歌》中的第十五首,詩以浪漫夸張的手法、抒發(fā)了深重的怨憤和抑郁之情。
原文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②。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③。
注釋
①這首詩抒寫了作者因懷才不遇、壯志難伸而引發(fā)的愁思。
②緣:因。個:如此,這樣。 ③秋霜:白發(fā)。
賞讀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用“三千丈”來比喻愁緒之長,說明愁思的深重,這是詩人奇想而出的名句。古人寫愁的比喻很多,宋人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欣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白獨辟蹊徑,以“白發(fā)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同上)。詩人懷才不遇,愁生白發(fā),攬鏡自照,觸目驚心。三、四句是詩人的憤激之語,痛切之語。鏡中秋霜,即頭上白發(fā)是因愁苦之深而生,詩人明知故問,用一“得”字貫穿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詩人寫這首詩時,已年逾半百,但壯心不已,志向不泯,可人已衰老,怎能不加倍痛苦!
這首詩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手法,抒發(fā)懷才不遇、老而無成的深沉感慨,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上一篇:《唐詩·李白·秋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