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記游定惠院》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黃州定惠院東1,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復與參寥師二三子訪焉2,則園已易主。主雖市井人3,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4,木性瘦韌,筋脈呈露,如老人項頸,花白而圓,如大珠累累5,香色皆不凡。此木不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飲,往憩于尚氏之第6。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處修潔,如吳越間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臥小板閣上。稍醒,聞坐客崔成老彈雷氏琴7,作悲風曉月,錚錚然8,意非人間也。晚乃步出城東,鬻大木盆9,意者謂可以注清泉、瀹瓜李10。遂夤緣小溝11,入何氏、韓氏竹園。時何氏方作堂竹間,既辟地矣12,遂置酒竹陰下。有劉唐年主簿者13,饋油煎餌14,其名為“甚酥”,味極美。客尚欲飲,而予忽興盡,乃徑歸15。道過何氏小圃,乞其叢桔,移種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16,將適閩中17,以后會未可期18,請予記之,為異日拊掌19。時參寥獨不飲,以棗湯代之。
【注釋】 1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定惠院,在黃岡城東南,蘇軾到黃州后最初居住于此。 2參寥:僧人道潛的別號,與蘇軾為詩友。3市井:商賈的代稱。 4枳(zhi只):亦稱“枸桔”、“臭桔”。 5累累:重疊成堆的樣子。 6憩(qi氣):休息。 7雷氏琴:唐時蜀人雷威善于制琴,世稱雷琴,為宋人所珍重。 8錚錚:象聲詞,形容聲音響亮。 9鬻(yu玉):賣,又作“買”講。 10瀹(yue月):浸漬。11夤(yin銀)緣:攀附,沿著。 12辟:開墾,開辟。 13主簿:官名,負責文書簿籍,掌管印鑒等事。 14饋,:贈送。餌(er耳):糕餅。 15徑:直往。 16徐君:指徐大正,字得之,是黃州知州徐大受之弟。 17適:到……去。閩中:福建一帶。 18未可期:不知期限。 19拊(fu府)掌:拍手,鼓掌,這里表示喜樂之意。
【今譯】 黃州定惠院東邊的一座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樹,花枝特別繁茂。每年海棠花盛開時,我都邀著客人帶著酒前往觀賞,已經有五次醉倒在它的下面了。今年又與參寥子等二三位客人尋訪此地,而這園林已經換了主人。主人雖是商人,然而因為我的緣故,便對園林稍加培植整理。山上有許多生長多年的枸桔樹,木性瘦峭堅韌,樹干的筋脈都露在外面,好象老年人的脖子上露出的青筋那樣,枳樹的花白而圓,如同大的珠子積累成堆,其花香和花色都不同一般。此花木不為人們所喜好,慢慢地,有的被砍伐掉了;因我建議的緣故,剩下的才沒有被砍去。待已經喝完了酒,便前往尚氏的宅中休息了一下。尚氏也是商人之家,其住處修建得很整潔,如同江浙吳越之地的人家那樣;竹林和花圃都令人喜愛,我于是醉臥在小板閣上睡去。待慢慢醒來,聽到坐客崔成老的雷琴演奏聲,琴音描繪了悲風曉月的情景,錚錚有聲,其意境遠非在人間。晚些時分我走出城東,買了一只大木盆,想著用來注入清泉水,浸洗瓜果桃李。于是便沿著小溝溝岸往回走,進入何氏、韓氏竹園。此時何氏正在堂屋和竹林之間的空地上勞作,已開墾出一塊地,見我過來便在竹陰下置備些酒。有個做主簿官的劉唐年,贈送些油煎糕餅,名叫“甚酥”,味道極美。客人們還想再飲酒,而我忽然間興致已盡,便徑直回家去。過何氏的小園圃,討要了桔樹,移種到雪堂的西邊。坐客徐得之君,將到福建去,考慮到以后相會未有定準的日子,請我把這些都記下來,以便他日回憶起來而增添快樂。此時獨有參寥子不飲酒,而以棗湯代替。
【總案】 這篇題“記游定惠院”的散記,寫于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三月。此時是蘇軾因參與黨爭而受貶謫來黃州的第五個春天。沉重的政治打擊、坎坷不幸的經歷,曾使他心灰意冷,心情一度苦悶,然而他謫居黃州數年間陶淵明式的隱居生活卻使他的心得到了撫慰。他常至寺院道觀中焚香默坐;也愛攜客置酒于山林間,尋訪漫游于幽園名院。他雖處于逆境中,卻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并在司空見慣的生活中敏銳地發現美的情趣。
這篇散記,寫作者與其志趣相投者尋訪交游、飲酒聚樂的情景。作者將園林景物描寫得清淡、恬靜而優美,宛如一幅寫意山水畫,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懷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作品的語言清新、自然,行文似隨手拈來,信口脫出,字里行間,都有一個活脫脫的東坡公在。本散記按時間順序記述了一天的游玩過程,散而不亂。一般講這樣的記敘,容易形成“流水賬”,枯燥死板,然而在蘇軾寫來,卻于記事中兼有生動的比喻,幾筆勾畫,就表現出了園林的美意和田園生活的情趣,讀之令人感到輕松愉快。
上一篇: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后》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陸龜蒙《記稻鼠》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