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鳳《北山道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起犯春霜一徑寒,清游乘興約吟鞍。②
眼中最恨友朋少,塵外頻聞山水寬。③
溪落舊痕枯野埠,樹浮空翠濕危欄。④
巖頭幾處縣冰白,已作群羊化石看。⑤
【注釋】 ①北山:指金華(在今浙江金華北)。②犯:冒犯。犯霜寒,不僅點明時間,也隱約表現遺民傲世的性格。吟鞍,騎馬吟詩。
③塵外:塵世之外,指隱居。④埠:碼頭,渡口。⑤縣;同“懸”。群羊化石,用皇初平叱石成羊典故。據晉葛洪《神仙傳》說,牧羊兒皇初平性情良謹,被道士帶到金華山石室中修道。四十余年后,哥哥找到他,問他所放的羊在何處,皇初平告訴他羊在東山,但哥哥看到的只是一片白石。于是皇初平喝一聲:“羊起!”白石就變成數萬頭羊。后兄弟倆一起學道成仙?;食跗礁淖譃槌嗨勺?。(《太平廣記》卷七引)作者用此典故,一是切合了所游地點;二是寓塵外之情。
【譯文】 啟程時冒著遍地晨霜一路春寒,約好了騎馬吟詩乘興游覽。最遺憾眼前的友朋越來越少,常聽說塵世外山長水寬。溪水枯落只剩舊日的痕跡和荒蕪的渡口,樹木飄浮在晨霧中,濃綠沾濕了樓頭的欄桿。崖頭那幾處懸掛的白冰,不正是白石化成的羊群滿山?
【集評】 今·屈守元:“宋濂曾以杜甫比方鳳,那倒不一定恰當,但他稱道方鳳‘晚遂一發于詠歌,音調凄涼,深于古今之感’(《浦陽人物記》卷下)。這樣的評價,看來還是中肯的。這一首詩,在方鳳的詩作,乃至宋遺民的詩作里,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宋詩鑒賞辭典》第1452頁)
【總案】 詩題中的北山,即浙江金華山,既是傳說中的赤松子得道處,也是歷代隱遁之士喜居之地。方鳳、謝翱等遺民在元至二十六年(1289)正月同游金華,途中作成此詩。“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普遍心態,而獨善其身、寄情山水的又不只是那些宦途窮蹙的人,還包括有一大批對統治者持不合作態度的文人。南宋遺民詩人如方鳳、謝翱、汪元量、梁棟等就都是這樣的人。他們寄情山水,吟風詠月,但他們雖然身在世外,心卻不能同步,懷念故國江山的情愫,對異族統治者的鄙視,仍要在不知不覺間從詩文中跳出來。這首詩就是如此。詩中“犯春霜”、“最恨友朋少”等詞句,都有激憤不平之意。頸聯所寫的“溪落舊痕”、野岸枯寂和樹浮空翠、欄桿沾濕之景,都帶著一種感傷的情緒和興亡感慨。特別是尾聯,把“叱石為羊”的典故有意改為“巖頭懸冰”即是石化之羊,更暗喻把元朝政權當作逢春即融的冰山之意。我們切勿把此詩當作單純吟詠山水之作來看。
上一篇:王安石《北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劉克莊《北來人二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