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贈少年》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溫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這首詩是贈一位年輕人的,這位青年人邂逅詩人,又很快分別,作者賦詩以贈。
“江海相逢客恨多”。本是萍水相逢,詩人卻偏偏拈用“江海”二字鑲嵌其中。既有浪跡江湖、他鄉落拓之感,又有一種豪氣自在其中。“客恨多”,客何恨? “恨”又如何多?詩中并未明言。溫庭筠是才士,而仕途卻不得意。因此,這“恨”并不單純,“恨”中有怨、有怒、有牢騷。新交即別之恨,懷才不遇之恨,仕途失意、落拓江湖之恨,諸多之恨、之怨、之怒、之牢騷齊上心頭,卻又無處訴說,今日雖“江海相逢”,卻幸遇知己,不由得把諸多之恨、之怨、之怒、之牢騷,向這位新知傾篋倒出。這便是客恨“多”。
“秋風葉下洞庭波”。詩人與少年夜飲淮陰,詩卻寫洞庭秋色,因此,所寫并非眼前實景。《楚辭·九歌》: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即此句所本。雖非實景,這一句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悲哉,秋之為氣也” (宋玉: 《九辯》)。秋的肅殺傳達的是悲涼的信息。“秋風葉下”,除點出季節外,還布置了一種悲秋的氣氛。“洞庭波”給人一種闊大的感覺。這一句在詩的整體中決非可有可無,它符合這首詩意境的要求,符合這首詩雖不得意卻又不失豪情的內容基調的要求。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這兩句詩內蘊極豐,既點出詩人
與少年分別之時(“夜”)、之地(“淮陰”),又道出與這位年輕人交誼之深:沒有共同語言是不能酒酣至夜的。詩人心中有“恨”,有牢騷,有不平,而“不平則鳴”。“一曲歌”,是說“言”已不足以澆胸中之塊壘,遂“詠歌之”。“歌”者何? “歌”其“恨”,“歌”其牢騷,“歌”其不平。詩人與少年新交如故友,倆人的豪飲高歌正是“情動于中”、心中不平的表現。月照高樓,酣飲高歌,忘其形跡,卻不失豪情,落拓卻并不失望,浪跡江湖的詩人形象逼真得似乎就是在我們眼前。
上一篇:李白《贈孟浩然》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頎《贈張旭》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