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這首送別詩杳渺深沉,涵容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詩題中的“浐水”,源出藍田西南秦嶺山中,北向流經大明宮外與灞水合流,再入渭水東去。點明這次送別的地點是在長安大明宮外、浐水流過的地方。
“綠暗紅稀出鳳城”,時值春暮,大地綠蔭蓊郁,而花事將了,春色將盡。“鳳城”,指京城長安。這里選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的色彩襯托遠行客失意出京的沉郁氣氛。在這時序更迭的暮春季節,友人辭“鳳城”而去,詩人的心情自然也很不平靜。
“暮云樓閣古今情”,“暮云”,既實指話別時間是夕陽銜山的傍晚時分,亦喻指詩人和遠行客的友情、離情。杜甫《春日憶李白》有“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句,清代沈德潛稱之為“寫景而離情自見”。(《唐詩別裁》)韓琮另句“深惹離情靄落暉”(《云》),也說暮云是撩人離情的。“樓閣”,一本作“宮闕”。暮色蒼茫,樓閣掩映,帝京的繁華也勾起了詩人“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唐代這時“日薄西山”的衰微景象更刺激著詩人的心情,說暮云樓閣,同李商隱登樂游原而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樣,有好景難常之慨!總之,這二句有與友人惜別之情,有身世之感,有憂國憂民之心,有壯志未酬之嘆。悠悠萬事,茫茫百感,一時錯綜交集,全由“古今情”三字作了概括。
首句蓄勢,次句點題,三、四兩句則將這“古今情”渲染得更為濃烈:“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詩人為何要勸遠行人莫聽這宮前水呢?因為這潺湲流淌的宮前水必然會引起遠行人的無限客愁,也隱指在朝廷中的升沉得失。詩人并不實指,筆蘊空靈。
元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 “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韓琮此詩藝術上的特點是將錯綜復雜的種種感情——友情、離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一古腦兒概括為“古今情”,又將此情融于“綠暗”、“紅稀”、“暮云”、“樓閣”、“宮前水”這些“一時之景”中,含蓄蘊藉,情韻悠長。
(結句)說水之聲妙。人在此聲中離別,少年都做了白頭,又能得幾次離別于此聲中哉! (徐增《說唐詩》卷十二)
題雖送別,而全首詩意,全不在此。第二句,已有秦宮漢殿、興亡今古之懷,四句,更寄慨無窮。年光冉冉,難揮落日之戈,逝水滔滔,孰鼓回瀾之力,何其意之超而音之悲耶?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
上一篇:《晚次鄂州·盧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暮江吟·白居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