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
閉門野寺松陰轉,欹枕風軒客夢長。
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
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樽自在嘗。
祖塔院,全名祖塔法云院,又名虎跑寺,位于杭州南山山麓。因院內有名泉虎跑,因以泉名寺,祖塔院之名逐漸漸廢而不用了。
蘇軾倅杭時,曾經多次游覽虎跑,題詩留念。《病中游祖塔院》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寫于熙寧六年(1073)。
《病中游祖塔院》詩人著重表達其擺脫了官場、飽覽田野寺院野趣后的輕松愉快情緒,反映了他追求寧靜、安謐的心態,因而與一般乘興游覽詩不同,顯得別有一番情趣。
全詩通過時間的推移和場景的轉換來展現詩人游覽的全過程。因為是病中之游,所以節奏不是輕快而是緩慢的;基調不是熱烈而是悠閑的;色彩不是爛漫而是素雅的。總的傾向是尋求超脫,不同凡俗。
詩的開首“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二句,是寫去祖塔院途中所看到的田野景色和自己的裝束打扮。瓜果飄香,對于久居城衙、身處鬧市的蘇軾來說,很具誘惑力。“紫李黃瓜”點明時令是在夏季。“烏紗白葛”說明蘇軾這時穿的是便服,而不是官服。道衣,是民間有道者穿的衣服。山野的景物,原本是多姿多采的,詩人以紫、黃二色概而述之,配以自身服飾的黑、白二色,顯得和諧協調,而又淡雅素樸。同時,也說明蘇軾是以一個普通游客的身份去游虎跑的,而不是以地方長官的身份去巡視虎跑的。
“閉門野寺松陰轉,欹枕風軒客夢長。”寫詩人抵寺后的情景。“野寺”,指祖塔院,“軒”,指窗戶。詩人到院里,閉門倚枕,清風從窗戶徐徐入室,使人覺得格外舒暢,加上是病體力乏,詩人就不知不覺地倚枕而眠,作了一場客夢。等到醒來時,松樹的陰影已隨著太陽的西下而東移了。從室內寫到室外,清幽之景與繾綣之情相融合,確實是病中之游的特殊感受。
“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是游中抒感。詩人覺得生病也不全是壞事,對一個冗事纏身的官員來說,只有病才能得到一點空閑,可以抽身來寺游玩。《景德傳燈錄》卷三《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記僧神光(慧可)向達摩求法,“光曰: ‘我心未寧,乞師與安。’師曰: ‘將心來與汝安。’曰: ‘覓心了不可得。’師曰: ‘我與汝安心竟。’”佛家講求內省修心,勿求客觀。雖然說這時蘇軾思想上的佛家影響還沒有占據主導地位,但他對于佛家只重禪理,不重藥理的思想,還是樂于接受的,并且多次將“安心”二字在自己的詩中加以強調。如在《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二首》(其一)也說: “有病安心是藥方。”今天看來,蘇軾提出的“安心是藥”的觀點,倒頗有一點意念治病的意味。再說,虎跑寺也是佛家勝地,蘇軾用達摩師弟的典故來闡明自己治病養病的觀點,不僅和虎跑寺的歷史背景、周圍環境十分協調,也與他意欲擺脫世事煩惱而追求心泰神寧的超然態度相切合。
最后兩句: “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樽自在嘗。” “道人”指院僧,“水”指虎跑泉水。虎跑泉是一種礦泉水,含有豐富的微量礦物元素,適于飲用。恐怕當年的寺僧也深知泉水有益于人體,所以讓蘇軾暢飲,以助他治病吧!虎跑泉與龍井、玉泉,并稱杭州三大泉水。虎跑泉水質清冽,泉水淙淙;游人在這里品茗、聽泉,不僅會覺得心曠神怡,且是一種美的享受。蘇軾自取泉水,自在暢飲,更有一種精神解放、痛快淋漓的感覺。
《昭昧詹言》卷二十評此詩說: “先寫游時景與情事,風味別勝,不比凡境。三四寫院中景。五六還題‘病中’,兼切二祖。收將院僧自己綰合,亦自然本地風光,不是從外插入。”把全詩的脈絡講得十分清晰,對詩的結構也作了最好的總結。
此種已居然劍南派。(紀昀批點《蘇文忠公詩集》卷十)
寫景中要有興味,所謂有人存也。(陳衍《宋詩精華錄》卷二)
上一篇:《畫菊·鄭思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病牛·李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