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炎《山中聞杜鵑》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山中二月聞杜鵑,百草爭芳已消歇。①
綠陰初不待薰風,啼鳥區區自流血。②
北窗移燈欲三更,南山高林時一聲。
言“歸”汝亦無歸處,何用多言傷我情!③
【注釋】 ①山中句:《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鶗鴂就是杜鵑,相傳這種鳥到農歷三月開始啼叫,晝夜不停,直到嘴里流出血來方才停止。②薰風:溫和的風。借指初夏。區區:辛苦的意思。杜甫《杜鵑行》:“其實哀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區”。③言歸:杜鵑的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
【譯文】 山中二月就能聽到杜鵑啼叫,這個時節百花已芳歇香消。不等暖風吹拂早就綠樹成陰,杜鵑嘴邊流血還在苦苦地鳴叫。移燈北窗前,時間已將近三更,南山深林間還不時傳來一兩聲鳥鳴。你不停地叫“歸——”,卻又無處可歸,那為何還要一聲聲啼叫使我傷心!
【集評】 今·錢鐘書:“唐無名氏詩:‘早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洪炎的寫法又進了一層。”(《宋詩選注》第125頁)
今·蔡厚示:“妙在融思考于形象之中,能緊扣鵑聲著筆,而抒寫出‘羈愁凄苦之況’。這正是宋詩擅長夾敘夾議而不同于唐詩力求‘意境瑩澈’的表現。”(《宋詩鑒賞辭典》第753頁)
【總案】 此詩作于建炎四年(1129)二月,乃洪炎逃避戰亂居金溪時。宋代有不少詩詞都借杜鵑的叫聲來表現國破家亡后無家可歸的痛苦感受,洪炎的這首詩是其中寫得特別悲傷的一首。詩中不但感嘆自己無家可歸,而且借古代傳說中的蜀王杜宇失去帝位變成杜鵑而哀鳴的故事,對靖康事變中徽、欽二宗被金兵俘虜北去表示了極大的哀痛。正由于詩中融入了如此豐富的時代內容,所以顯得沉郁深厚,感人至深。
上一篇:李九齡《山中寄友人》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真山民《山亭避暑》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