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趙翼
滿眼生機轉化鈞, 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 到了千年又覺陳。
以詩論詩是本詩作者的拿手好戲。短小工致的詩體負載著鮮明犀利的理論觀點格外發人深思,顯示著與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和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一脈相承的詩論傳統。
這首詩以闡發藝術的勃勃生機在于不斷地推陳出新為題旨。它用平易曉暢的詩歌語言傳達出作者關于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美學思想——“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不創前未有,焉傳后無窮。”顯然,重視藝術的獨創出新,把獨創性作為衡量藝術作品高下優劣的試金石,這是趙翼美學思想中一以貫之的核心觀點。那么,這首詩是如何傳達這一觀點的呢? 讓我們稍作具體分析。
首先,作者由大自然的滿眼生機入手,說明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無論是造化天成所致抑或能工巧匠所為,都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中競相出新,呈現出神采各異的風貌。恰恰是這生活中毫不雷同的萬千氣象、諸般風采呈現著現實世界的勃勃生機。其次,作者由自然形態的萬事萬物尚且能競相爭奇斗妍、各具風采而極為自然地過渡到觀念形態的藝術創作亦當作如是觀。縱然能夠在創作上“超前”,而預支到此后五百年的新意,然而千載而下,這預支的新意也同樣會因為陳舊而失去昔日的熠熠之光。至此,作者意在說明,藝術上的獨創出新不能一勞永逸,隨著時光的流逝,昔日之新會成為今日之舊,今日之新亦會成為他日之舊。明乎此,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藝術方能永葆其獨創性的不朽魅力。
為了傳達出上述相當深刻的美學觀點,全詩四句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整體。前兩句旨在為闡發觀點作好鋪墊,提供足以說服人的參照物,使正面觀點的確立極為自然,順理成章。后兩句則以一個具體的譬喻和假設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核心觀點,同時呼應前兩句,顯示出前兩句中的鋪墊、參照意義。如此巧妙安排才使全詩見解精警,渾然一體。
上一篇:《論詩·清·趙翼》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論詩·清·趙翼》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