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民《山亭避暑》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怕礙清風入,丁寧莫下簾。①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趨炎。
竹色水千頃,松聲風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傷廉。
【注釋】 ①丁寧:囑咐之意。
【譯文】 你如果擔心得不到清風的吹拂,那就不要放下你那厚重的窗簾。山河大地到處能夠避暑,可總有人喜歡趨炎。敞開胸懷,盡情觀賞這竹水相映的無邊綠意吧,再暢快地傾聽吹起松濤的清風滿四檐。這山山水水的清幽景致,能陶鑄你美好的情感。
【集評】 近·陳衍:“此等人不值笑罵,姑借作詩料耳。”(《宋詩精華錄》卷四)
今·金性堯: “借避暑以諷刺趨炎附勢者,亦是遺民心情的表白。”(《宋詩三百首》第407頁)
今·胡守仁:“寫景的詩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趣和襟懷,而且有的地方還寄托了深意,如‘避暑’、‘趨炎’,乃表明自己不降志辱身,與以做貳臣為榮者大異其趣。”(《宋詩鑒賞辭典》第1382頁)
【總案】 前人多以為此詩是諷刺詩,諷刺那些在宋亡以后降元朝做貳臣的人。就詩的前四句而言亦可通。但綜觀全詩,詩人之用意除諷刺外還有自勉自勵之意。這從詩題和后四句即可看出。既題為“山亭避暑”,就決定了詩歌的出發點和歸著點都是詩人自身,而不是趨炎附勢者;而“竹色水千頃”四句,與蘇東坡《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說的是一個道理。據此可知,諷刺并不是這首詩的主調。詩寫得清爽自然。
上一篇:洪炎《山中聞杜鵑》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林逋《山園小梅》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