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振·鷓鴣天》原文賞析
贈歌兒珠簾秀
憑倚東風遠映樓。流鶯窺面燕低頭。蝦須瘦影纖纖織,龜背香紋細細浮。
紅霧斂,彩云收。海霞為帶月為鉤。夜來卷盡西山雨,不著人間半點愁。
珠簾秀是元代著名的雜劇演員,本姓朱,珠簾秀是她的藝名。她姿容姝麗,眾藝兼備。當時名公文士對她頗為推重,王秋澗、胡祗遹、關漢卿、盧摯等都有詞曲贈之,由是聲譽益彰。這首《鷓鴣天·贈歌兒珠簾秀》就是眾多贈作中的一篇,全詞采用借物詠人的藝術手法,通過對“珠簾”的反復詠唱,形象生動地表現出這位著名女伶的秀美豐姿。
詞的首句,“憑倚東風遠映樓”先交代珠簾秀的居處。這一句雖未言簾,但卻是暗點懸簾之所,言珠簾是掛在遠遠的樓窗之上。次句“流鶯窺面燕低頭”,以“燕”喻人,借“流鶯”之窺,寫珠簾秀在室內正低頭編織。雖仍未言簾,然一“窺”字,隱隱有隔簾之意。這兩句寫得若隱若現,十分含蓄。三、四句承“鶯窺”寫樓內景況。“蝦須”句,寫織簾。唐人陸暢《詠簾》詩曰:“勞將素手卷蝦須,瓊室流光更綴珠。” “蝦須”即簾。“蝦須瘦影”,指簾內珠簾秀朦朧纖細的身影,表現她體態纖瘦。“纖纖織”,用“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句意,寫她織簾動作柔美。“龜背”句,寫烹茶。唐人劉兼《從弟舍人惠茶》詩云:“龜背起紋輕炙處,云頭翻液乍烹時。” “龜背香紋”,指烹茶時水面起紋,茶香四溢。但據《青樓集》、《堯山堂外紀》的記載,“蓋朱背微僂。故有‘燕低頭’ 、‘龜背’ 、‘月為鉤’三句云云”。這兩句一作“蝦須影薄微微見,龜背紋輕細細浮”,所以也是一語雙關,寫朱氏在簾上淡淡浮現出的微僂豐姿。這三句句句扣住“簾”襯托出了佳人之美。過片,推開一筆,用景物暗示時光的流動。“紅霧斂,彩云收”,寫時至黃昏,暮色蒼茫,遠天彩霞正漸漸消褪。“海霞為帶月為鉤”,則言西天尚余一抹晚霞,一彎如鉤的新月已升起。這里既是寫景,也是寫人。《青樓集》說因“朱背微僂,馮故以簾鉤寓意。”此句當謂月上簾櫳,簾上燈影如彩帶,簾后人影似彎月如簾鉤。“夜來卷盡西山雨”兩句,西山,即西方之山,是日沒處,引申為黃昏。言黃昏時下了一場雨,佳人愁不能眠,夜起卷簾,其時雨停愁止,故言把愁也卷盡了。這不僅寫了珠簾秀的形體美,也兼寫了她的內心活動。
元人詞曲中,贈妓之作最盛。當時的風尚,贈作大都切其名而詠之,在藝人們的藝名上做文章。象胡祗遹《贈妓珠簾秀》的“錦織江邊翠竹,絨穿海上明珠”。關漢卿《贈珠簾秀》的“輕裁蝦萬須,巧織珠千串”等都是如此。馮子振的《鷓鴣天》稍有不同,表面上話涉雙關,句句詠“珠簾”,而實際上則是借物詠人,句句寫“簾秀”,寫她特有的豐姿,一種病態的形體美。
上一篇:《王惲·鷓鴣天》原文賞析
下一篇:《魏學洙·鷓鴣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