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曹瞞兇殘世所無》原文|譯文|賞析
曹瞞兇殘世所無①,伏完忠義欲何如②。
可憐帝后分離處,不及民間婦與夫!
【釋詞】
①曹瞞:曹操小名,稱“阿瞞”。
②伏完:東漢末官吏,漢獻帝伏皇后之父
【賞析】
曹操喝令左右用亂棒將伏后打死,隨即入宮,將伏后所生二子,都用藥酒毒死。當晚又將伏完、穆順等宗族二百余口,皆斬于世。朝野上下,無不驚駭。
圍繞曹操殺伏皇后及其家族的情節,毛宗崗一連增加三首詩。前兩首寫華歆助紂為虐,是采用側寫的方法以華歆的逞兇,映襯曹操的兇殘;而這一首是從正面指斥曹操的兇殘。封建社會是人治,誰掌握政權誰就代表國家的最高意志。曹操當時無論怎樣總攬朝綱,但從名分上講依舊是臣子,漢獻帝是君主。可曹操作為一個臣子恣意懲處皇后,和皇后所生的兒子,而且手段又是那樣的殘忍這在封建正統觀念的人看來,是大逆不道,是欺君凌主,是空前絕后。因此毛宗崗明確指出:“曹瞞兇殘世所無。”同時,為了加強對曹操的蔑視情感色彩,直呼其小名“阿瞞”。
在政治斗爭中,曹操以嚴厲的手段鎮壓反對派的政治勢力,是無可非議的。但曹操因伏后一人而株連九族,密詔沒有傳出,伏完還不清楚發生什么事情就合族而遭斬。更有甚者,伏皇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一半是屬于伏皇后,一半還是漢獻帝的,從正理上講這是皇子,也被株連而遭毒害,曹操的確是夠兇殘的。伏完對曹操來說是政敵,對漢獻帝來說當然就是忠臣了。不過,這種無甚實力的忠義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中于事無補,只好無可奈何地感嘆:“伏完忠義欲何如。”
東漢皇權到了漢獻帝時代已經名存實亡,漢獻帝不過是曹操手中的政治道具。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只起個名義作用。至于何時何地使用這個名義,那是曹操的事情。為此,曹操要控制這個名義,漢獻帝被曹操監控起來,沒有任何個人的自由。僅就這一點來說,漢獻帝還不如社會上的普通人。小說描寫“華歆將伏后擁至外殿。帝望見后,乃下殿抱后而哭。歆曰:‘魏公有命,可速行!’”連生離死別之時都不能自主片刻,“可憐帝后分離處,不及民間婦與夫!”
上一篇:三國詩詞《曹操奸雄》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曹瞞空有奸雄略》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