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運籌決算》原文|譯文|賞析
運籌決算有神功①,二虎還須遜一龍②。
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③。
【釋詞】
①運籌:籌劃情況,制定策略。《漢書·高帝紀下》:“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②二虎:即關羽、張飛。遜:缺少、差。一龍:暗喻未出場的臥龍諸葛亮。
③分鼎:漢人因鼎有三足,來比喻三分天下、三雄并峙的局面。《史記·淮陰侯列傳》:“蒯通曰:‘……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三國志·孫權傳》:“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
【賞析】
這首詩在《三國演義》嘉靖本上沒有出現,是毛宗崗修定時增補的。
詩意顯而易見,是毛宗崗修定《三國演義》時,針對劉、關、張為保青州,大敗黃巾軍,取得勝利,有感而發的。《三國演義》全書是以蜀漢人物為中心,而蜀漢中的核心人物又是諸葛亮,所以詩中含蓄地披露出,劉備雖“初出便能垂偉績”,但半生東奔西走,無立足之基,這和劉備集團的人才結構不合理有直接關系,缺少智囊人物,即“遜一龍”。直到《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寫劉備被蔡瑁追殺,落荒而逃,走到“孤窮”的地步,經水鏡先生的指點,才認識到謀臣的重要。水鏡先生同劉備說:“‘吾久聞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猶落魄不偶耶?’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鏡曰:‘不然。蓋因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玄德曰:‘備雖不才,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云之流,竭忠輔相,頗賴其力。’水鏡曰:‘關、張、趙云,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人。若孫乾、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玄德曰:‘備亦嘗側身以求山谷之遺賢,奈未遇其人何!’……水鏡曰:‘今天下之奇才,盡在于此,公當往求之。’玄德急問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后經謀臣徐庶舉薦,繼而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劉備集團的人才結構趨于合理,這樣才走上了三分天下的開拓之路。所以說“自應分鼎在孤窮”。
從此詩可以看出,《三國演義》詩詞與小說文本的具體情節不是一一對應的。許多是小說評點家修訂《三國演義》時增補上的,毛宗崗修訂時新增四十三首詩詞。足見這塊敘事領地給他的批評鑒賞和文本增飾等藝術創造,提供了一個很大的藝術空間,也充分展示了他作為小說評點家的主體批評意識和審美傾向。
上一篇:三國詩詞《辛氏勸弟》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遺蹤直欲繼田橫》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