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華岳》唐山水詩鑒賞
王維
西岳出浮云,積翠在太清。
連天疑黛色,百里遙青冥。
白日為之寒,森沉華陰城。
昔聞乾坤閉,造化生巨靈。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開拆,大河注東溟。
遂為西峙岳,雄雄鎮秦京。
大君包復載,至德被群生。
上帝佇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只望幸久,何獨禪云亭?
西岳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在陜西華陰縣西南。《水經注》說它“遠而望之若花狀”,因名華山。漢武帝曾在此修過不少祀廟,它與泰山等五岳都享有三公的祭秩。華山又以奇拔峻秀名冠天下。關于這座名山的傳說很多,前人贊詠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王維的這首詩,運用金碧山水的畫理,傳神地寫出了華岳的雄威和氣勢。
全詩可分為三部分。首六句用濃墨重彩渲染華山的奇拔峻秀: 西岳之高,直出浮云之外,以致層層疊翠積聚在太清之中,百里之內的天空都溶成一片混茫的青黛色。“積翠”二字,猶如用積墨法反復敷染石青黛綠,畫出峰巉壁峭,筆力分外沉厚。這幾句構圖鋪天蓋地,不留空白,如青綠山水畫一般滿紙蒼翠,使天色與山色連為一片,形成堵塞天地的氣勢。因而連白日都被罩上一層寒氣,華陰城也在華山壓頂之下顯得越發森冷陰沉。“昔聞乾坤閉”一句承上啟下,進一步強調華山與太清連成混沌一片,所造成的天地為之封閉的印象。同時追述到開天辟地之前,引出巨靈劈山的神話。據《水經注》說: “左邱明《國語》云: 華岳本一山, 當河,河水過而曲行。 河神巨靈, 手蕩腳踏,開而為兩。今掌足之跡仍存。”華山東峰仙掌崖上有石髓凝結,黃白相間,歧出的指掌,相傳即河神留下的手印,前代多有文人吟詠。但王維在此引用這一神話,其意不在記詠仙掌崖這一名勝,而是借此歌詠華岳自開天辟地以來便雄峙秦中的神威。“造化生巨靈” 以下七句寫巨靈神右足蹋離其下,左手擘開其上,中分為二,使天地開拆,大河東注,華岳西峙。在原原本本復述神話的過程中,將盤古開天辟地的氣魄賦予巨靈開山的形象,使這一古老傳說中的神靈成為華山不朽的精魂,從而活生生地展現了西岳的威靈和雄奇。
華山既是如此雄威,那么它自然應當與泰山享有同樣的待遇。所以末六句說大君的統治包蘊天地,至高的圣德澤被萬物,上帝等待明主登封西岳,華岳神也想有奉迎天子的機會,人與神都久已渴望皇帝臨幸,那么為何只有泰山得到封禪呢?按《史記·封禪書》:“昔無懷氏、伏羲、神農、炎帝、顓頊、帝嚳、堯舜,皆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云亭”之語出此,借指泰山。玄宗先天年間曾封華岳神為金天王。開元十三年(725),玄宗東封泰山,十八年,百僚及華州父老屢次上表請封西岳,不準。王維這首詩可能作于此時。但末六句與其說是反映當時朝野請封西岳的愿望,還不如說是為華岳遭到的冷遇鳴其不平,并借此表達希望圣恩均等地施于萬民的要求。這一部分措辭典雅,與頌圣封禪的內容正相協調。“金天”、“云亭”等富麗的辭彩,猶如在青綠山水底子上以泥金鉤染天上云霞和亭臺建筑,最后完成了這幅描繪華岳的金碧山水畫。
這首詩氣勢雄渾,筆力遒勁,墨彩濃重,文辭典麗,與王維山水詩一向以清秀空靜見長的風格迥然不同,卻正適于表現華岳威峙秦京的風貌。足見這位山水詩畫的大師是深知“隨類敷彩”之妙理的。
上一篇:趙秉文《華山》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劉源祿《華樓》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