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銅雀臺賦》原文|譯文|賞析
從明后以嬉游兮①,登層臺以娛情②。
見太府之廣開兮③,觀圣德之所營④。
建高門之嵯峨兮⑤,浮雙闕乎太清⑥。
立中天之華觀兮⑦,連飛閣乎西城⑧。
臨漳水之長流兮⑨,望園果之滋榮⑩。
立雙臺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攬“二喬”于東南兮(11),樂朝夕之與共。
俯皇都之宏麗兮(12),瞰云霞之浮動(13)。
欣群才之來萃兮(14),協飛熊之吉夢(15)。
仰春風之和穆兮(16),聽百鳥之悲鳴。
天云垣其既立兮(17),家愿得乎雙逞(18)。
揚仁化于宇宙兮(19),盡肅恭于上京(20)。
惟桓文之為盛兮(21),豈足方乎圣明(22)?
休矣(23)! 美矣! 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24),寧彼四方(25)。
同天地之規量兮(26),齊日月之輝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于東皇(27)。
御龍旗以遨游兮,回鸞駕而周章(28)。
恩化及乎四海兮(29),嘉物阜而民康(30)。
愿斯臺之永固兮(31),樂終古而未央(32)!
【釋詞】
①明后:圣明的君主。后:古代天子和列國諸侯皆稱后。這里指曹操。嬉游:嬉,樂。樂游。
②層臺:臺級層次多,言高?!冻o·招魂》:“層臺累榭?!?br>
③太府:原為官名,常管貢賦收入和庫藏財物等事,后指收藏朝廷財物貢賦的處所。這里太府即大府,宮府。
④圣:謂曹操。營:建設、建造。蘇軾《真興閣》:“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
⑤高門:據《鄴中記》“鄴宮南面三門,西鳳陽門,高二十五丈,上六層反宇。向陽下開二門,未到鄴臺七八里,遙望此門”。嵯峨(cuo e):山勢高峻。這里指宮殿高聳。
⑥雙闕:古代宮殿、祠廟和陵墓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臺,臺上起樓觀。以兩闕之間有空缺,故名雙闕。這里指魏都的雙闕在文昌殿外,端門左右。太清:天空。《淮南子·道應訓》:“太清向于無窮日?!备哒T注:“太清,元氣之清者也。無窮,無形也。”
⑦華觀:即迎風觀。《文選》李注:《地理書》曰,“迎風觀在鄴”。
⑧飛閣:跨空而建的閣道。西城:魏銅雀臺在鄴都北城西北隅,故謂西城。并與城西北樓閣相接,所以說連飛閣乎西城。
⑨漳木:《水經·榖水注》:“武帝引漳流自鄴城西,東入逕銅爵臺下,伏流入城東注,謂之長明溝也?!?br>
⑩滋榮:茂盛。
(11)二喬:江南兩個美女,后分別為孫策夫人和周瑜夫人。
(12)俯:低頭,低視。
(13)瞰(kan):遠視。
(14)來萃:聚集。屈原《天問》:“蒼鳥群飛,敦使萃之?”
(15)協飛熊之吉夢;協:輔佐、贊襄。飛熊:傳說周文王夢飛熊而遇呂尚,即姜太公。吉夢:好夢。舊時以此典故比喻帝王得賢臣的征兆。
(16)和穆:溫暖之意。
(17)天云:云,誤,應為功。功為王業,“天功”與“家愿”正相對稱。垣:疑坦字之形誤。坦,大。
(18)家愿:曹氏愿望。逞,快。
(19)揚:播揚。仁化:仁恩。
(20)肅恭:敬事尊上。上京:都城。這里指許昌。
(21)桓文:春秋時齊桓公、晉文公。
(22)方:比。圣明:指曹操。
(23)休:吉慶、美善?!对姟ど添灐らL發》:“何天之休?!编嵭{:“休,美也?!?br>
(24)翼佐:輔助。
(25)寧:安定。
(26)規量:度量。指天地無私。
(27)等:同樣。東皇:即東皇太一,天皇大帝,是天神中最尊貴者。
(28)周章:周游流覽?!冻o·九歌·云中君》:“聊翱游兮周章?!?br>
(29)恩化:恩澤。
(30)物阜:阜,豐富。物阜,物資豐富。
(31)斯:這個。
(32)未央:未盡,未已。《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br>
【賞析】
賦,是以《詩經》為代表的黃河文化,與以《楚辭》為代表的長江文化長期交流、滲透和融合的產物?!百x者,古詩之流也。”《三國演義》中僅出現兩篇賦,因此,我們也放到詩中一起賞析。
《銅雀臺賦》出現在諸葛亮過江東,智激周瑜的情節中。諸葛亮為促成孫、劉聯盟,針對東吳不同地位、不同性格和不同心理的人,采取了各種靈活的外交手段和舌辯內容,從而達到一個目的——孫、劉聯盟,共抗曹操。周瑜是江東英才,年輕氣盛,又是主戰派的代表。諸葛亮深知這一點,便采取“激將法”,謊說曹操南征,為的是奪取江南美女二喬。周瑜問:“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諸葛亮于是誦曹植《銅雀臺賦》,其中“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兩句一下激怒了周瑜。周瑜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
《銅雀臺賦》是在曹植《登臺賦》的基礎增飾而成的。其中有兩段十六句為原文所沒有。曹植的《登臺賦》作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時鄴銅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曹丕在自己的《登臺賦》小序中也說:“建安十七年春,游西園,登銅雀臺,命余兄弟并作?!毙≌f家將它借用到赤壁大戰的情節中,從時間上來說,提前了五年。從內容上來講,增飾的部分主要是與智激周瑜一情節的內容相統一。把《銅雀臺賦》設置在小說的情節之中,是為了適應小說家整體藝術建構的需要,也是情節內容不可缺少的因素。因賦這一文體詞彩豐麗,句式駢偶,讀起來不十分通脫,因此,譯文如下:
我侍從圣明的父王游樂,沿著層層的臺階登上銅雀臺,心曠神怡。大府雄偉,宮門廣開,見到父王新造的宮殿,門樓巍峨,雙闕入云。華觀沖天而立,飛閣凌空而起,那閣道與城西樓臺相連。臨漳河長長的流水穿臺而過,花園累累的果實繁茂滋榮。玉龍和金鳳兩個樓臺分立兩邊。倘若懷抱江南美女“二喬”,朝夕與共,在此享樂,那該多么歡快。俯視皇城宏偉壯麗,遠望云霞明滅變幻。群英俊杰,人才薈萃,仿佛周文王得遇姜太公一樣,令人欣慰。沐浴在柔和的春風之中,聆聽百鳥的鳴叫?;始业耐鯓I已經樹立,父王的夙愿快快實現。弘揚仁義教化于天下,敬事尊崇天子在許都。即使齊桓公、晉文公時期的強盛,哪里能趕上父王的圣明。
好啊! 美啊! 惠澤遠揚,輔翼我皇家,安定那四方。這功德如天地無私,與日月同輝。永存尊貴,壽比東皇。龍旗開路,鸞車護駕,遨游天下,流覽景物。恩澤四海,萬物豐足,民生康樂。愿這銅雀臺的堅固,永世存在,萬古流芳。
這篇寫景抒情小賦分為三個層次:前十句為第一個層次,寫銅雀臺的景致,順著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從低到高,展現了銅雀臺整體建筑風格,門樓巍峨,雙闕入云,華觀沖天,飛閣凌空。流水環繞,樹木相映。中間十六句為第二個層次,寫詩人的感懷。曹植傾心希望父王霸業有成,人才薈萃。小說家巧妙地在這個層次中穿插八句,由“立雙臺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自然過渡到“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把曹操誓奪“二喬”之欲,做了披露。這是小說情節設置上的需要,諸葛亮對周瑜說:“亮居隆中時,即聞操于漳河新造一臺,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曰:‘吾一愿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愿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耠m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笨梢娰x中所披露的與小說情節中的一脈相承。后面十五句為第三個層次是議論,從“翼佐我皇家”、“御龍旗”、“回鸞駕”字里行間,已流露夸飾其父王有天子之氣勢。何況最后六句是小說家增添,更表現出皇恩浩蕩,恩澤四海之意。與諸葛亮所講的“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筆成文。操嘗命作一賦,名曰《銅雀臺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又相呼應。在小說家的眼里,曹植《登臺賦》不過是一個載體,完全為著諸葛亮智激周瑜的情節所服務的,且突出兩點:誓取“二喬”之欲;合為天子之心。而這兩點正是智激周瑜的要害所在。
周瑜是東吳的軍事統帥,無論是他的地位,還是與吳主的至交,都會使其在赤壁之戰的決策中,起著一言九鼎的作用。正當東吳處在文主降、武主戰的爭執中,孫權猶豫不決的關頭,諸葛亮抓住周瑜主戰的基本思想脈絡,針對他不善自制,容易沖動,意氣用事的弱點,采取了智激的策略,諸葛亮三激周瑜,一是大講納降的理由,以無視東吳的言語相激;二是大談納降的好處,用藐視周瑜的言語刺激他的自尊心;三是編造曹操奪其愛妻,用對其人格侮辱來激怒他仇恨的情緒。目的促使他決心抗曹,并敦促孫權決策抗戰?!躲~雀臺賦》便在這里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曹操“合為天子,誓取二喬”,“有賦為證,竟似千真萬確”。
《銅雀臺賦》在小說中的藝術作用,如草灰蛇線,伏脈千里。它不僅在本章回中顯示了藝術使命,而且與相隔五個章回以后的“宴長江曹操賦詩”也相吻合。曹操對眾將說:“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竊有所喜?!羧諉坦c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后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構銅雀臺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愿足矣!”因此說,小說中的詩歌詞賦一旦進入情節結構中,便失去了獨立時的意義。它作為小說情節的有機因素,為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服務,如同小說中的藝術神經,牽一而動百。
上一篇:三國詩詞《鐘會之死》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題壁詩》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