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傷人餓虎》原文|譯文|賞析
傷人餓虎縛休寬①,董卓丁原血未干。
玄德既知能啖父②,爭如留取害曹瞞③?
【釋詞】
①傷人:《三國志·呂布傳》:“登見曹公言:‘待將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
②啖(dan):吃。
③爭如:爭通“怎”。柳永《八聲甘州》:“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賞析】
呂布臨刑,對劉備說:“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劉備不僅不替呂布說情,卻提醒曹操別忘了這是一個“三姓家奴”,堅定了曹操殺呂布之心。小說家用詩含蓄地披露了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呂布見利忘義,好色喪志,這是他喪失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呂布同劉備的關系,時而言好,時而反目,就很能說明問題。當年他被曹操殺敗,不得不投奔劉備時,酌酒飲食,稱兄道弟,極盡奉承之能事。而時隔不久,袁術為破壞呂布、劉備聯盟,答應給呂布“糧五萬斛,馬五百匹,金錢一萬兩,彩緞一千匹,使夾攻劉備”。利欲熏心的呂布在袁術的誘惑下,果然調轉槍頭,向劉備發動了突然襲擊。可當袁術未兌現諾言時,呂布便一怒之下,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又迎劉備回來,屯扎小沛。袁術又以與呂布結“秦晉之好”,設謀殺劉備,呂布又一次反顏,把刀槍轉向劉備。這一次次的重創,使劉備棄家眷,失徐州,東奔西走,投靠他人,這豈能不使劉備對呂布恨之入骨。劉備喜怒不形于色,城府很深,在曹操面前,他只提醒曹操別忘記“董卓、丁原血未干”,而不言半句自己的恩怨,便促使曹操下決心殺掉呂布。這首絕句的后一聯,突然宕開一筆寫道:“玄德既知能啖父,爭如留取害曹瞞?”可見劉備敦促曹操殺呂布之心不僅僅在“啖父”,而且很大程度基于劉備內心之中早已積聚的對呂的仇恨和對呂入木三分的認識。否則,如詩人假設的:劉備既有除曹操之心,何不效法王允,再一次借呂布之手“害曹瞞”? 呂布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誰肯養虎遺患! 只可悲的是呂布這個蠢貨,只記得“轅門射戟”時對劉備的恩義,而忘記奪徐州、虜家眷與劉備結下的仇恨。
這首詩為唐代詩人羅隱所作。羅隱詠史、懷古詩寫得很有特色,對三國人物諸葛亮、劉備、劉禪、譙周、禰衡等多有評論。對詠史詩創作來講,作者必須老于掌故,諳熟史實,才能知人論世,感嘆真切。從羅隱在呂布之死問題上對劉備的心理動機的評論,足見其對這段歷史了如指掌。
上一篇:三國詩詞《二訪隆中》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何進之死》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