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左健
豪氣騰為萬丈虹, 酒徒何惜醉顏紅!
九州人物尊游俠, 六代江山托寓公。
無限國仇誰礪劍, 共知天道若張弓。
山中昨夜瀟瀟雨, 夢斬樓蘭氣尚雄。
周實
這首詩大約寫于1909、1910年間,在一歲將盡之際,詩人酒酣高歌、援筆寫懷,抒發其愛國豪情。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災難深重,面對這“無限國仇”,國人不堪,熱血青年更難以忍受。首句如地下巖漿,噴涌而出,挾裹一腔豪氣,化為萬丈彩虹,象征著這個民族靈魂的生機,象征著她的力量和希望。在這幅以天地為舞臺的壯美圖景中,如同蒙太奇的特寫,推出了我們的主人公:“酒徒何惜醉顏紅”!周實嘗自稱“山陽酒徒”(柳亞子《周實丹烈士傳》),亦是豪飲之士。秦末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而見劉邦(《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為周實自稱“山陽酒徒”所本。他是“酒徒”,也是“游俠”,詩篇以“醉顏紅”始,以“夢斬樓蘭”終,與東坡《江城子》“酒酣胸膽尚開張……西北望,射天狼”為同一風調。
三、四句詩人更是豪氣縱橫,游目“九州”、“六代”。“九州”指全國,“六代”借指金陵地區,金陵為六代古都所在地。“游俠”與“寓公”實為互文。游俠即寓公,寓公即游俠,皆為詩人自稱。俠士,自我國先秦以來,就一直是重義輕財,舍己助人,富有犧牲精神的人格范型。“寓公”,本指古代諸侯失國后寄寓他國者。詩人以漢族政權為正統,明亡于清,自己即為失國之遺民,故以“寓公”自稱,內含銅駝荊棘之恨。“六代江山托寓公”,一個“托”字,折射了那一代熱血青年“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天將降大任于予”的意識,體現了他們“再造神州吾未老,是非歷歷指山河”(于右任詩)的宏偉胸襟。第五句“誰礪劍”一問,實際上不答自明,是再次強調了自己的歷史重任,畫出了一個滿懷國仇、磨劍上陣的游俠形象。第六句“共知天道若張弓”則用《老子》典,將詩境進一步拓開。《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喻示清朝統治已經惡貫滿盈,走到了絕路,必將被人民革命力量所推翻,從而也說明詩人所投入的這場戰斗是順歷史潮流而動的正義事業。
全詩多寫情態,唯“山中昨夜瀟瀟雨”一句,稍摹實情,然而也是景中寓情。《詩經·鄭風·風雨》曰:“風雨瀟瀟”,毛傳曰:“瀟瀟,暴疾也。”夜雨瀟瀟,正與詩人昂揚的戰斗激情和鳴。他渴望一場翻天覆地、扭轉乾坤的戰斗,即使在夜睡入夢時,也都夢到自己在前線殺敵、斬得樓蘭而歸的情景。樓蘭,指漢代西域的鄯善國,在漢昭帝時,大將軍霍光曾派遣傅介子用計斬樓蘭王而歸。這里的樓蘭借指清統治者。“夢斬樓蘭氣尚雄”,充分反映了詩人渴望馳騁疆場、報國救民的戰斗精神。
全詩格調鏗鏘,骨氣錚錚,語挾風云,氣帶騷雅,高奏了一曲愛國主義的凱歌。在南社諸家的愛國詩歌中,實為上乘之作。
上一篇:何滿子《歲暮》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張晶《岐陽》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