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魏吞漢室晉吞曹》原文|譯文|賞析
魏吞漢室晉吞曹①,天運循環不可逃②。
張節可憐忠國死③,一拳怎障泰山高④。
【釋詞】
①吞:消滅、吞并。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②天運:猶天命。自然的氣數。晉·陶淵明《責子》:“天運茍如此,且盡杯中物。”
③張節:魏黃門侍郎。
④障:阻擋。
【賞析】
司馬昭在曹魏朝廷羽翼已豐,權傾內外,正欲篡位,忽中風而亡。其子司馬炎繼王位后,立即效法曹丕,復禪魏統,改國號為大晉。
當年曹丕即魏王位不久,便緊鑼密鼓地逼宮,禪漢自代,改換朝廷。盡管如此,篡位心之強,占有欲之大的曹丕還假意虛演了詔下辭讓,反復三次,才登上受禪臺。如今,司馬炎即位晉王,安葬司馬昭剛畢,便著手禪魏吞曹,他對賈充、裴秀二位心腹黨羽說:“曹丕尚紹漢統,孤豈不可紹魏統耶?”于是親自逼宮,禪代皇位。比當年的曹丕更明目張膽,赤裸無遺。小說家對此很感嘆:“魏吞漢室晉吞曹,天運循環不可逃。”
一個封建政治集團取代另一個封建政治集團執掌皇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權力和財產的再分配。“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權力和財產隨著政治集團人才實力的興旺和困乏,會不斷地產生再分配現象。福祚永存,不過是掌權者的主觀希冀而已。《三國演義》所展示的治亂興衰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告訴了我們:不管是昏君佞臣,還是幼君權臣,凡導致皇權旁落,便是改朝換代的濫觴。后漢致亂,始于桓、靈二帝,崇信宦官,禁錮賢臣,以致朝政日非,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武裝割據稱霸一方,社稷丘墟,蒼生涂炭。官場狼心狗肺之輩,滾滾當道;朝廷奴顏卑膝之流,紛紛秉政。東漢王朝土崩瓦解,名存實亡。此時,漢獻帝成了豪強挾持的一張王牌。而在大亂中逐漸走向強大的曹操集團,其人才實力之雄,當已無人望其項背的時候,以魏禪漢不過是早晚要拉開幕帷的事情,曹丕不過是充當了主角。曹魏政權的演變也是如此,基業開拓是曹操,龍廷坐莊是曹丕,恪守其位是曹睿,衰敗的轉折點是年僅八歲的幼子曹芳繼位。顧命大臣曹爽排斥司馬懿,奪取兵權后,大肆培植親信死黨,掌握朝廷要職,成為實際上的魏主。“每日與何宴等飲酒作樂,凡用衣服器皿,與朝廷無異。各處進貢玩好珍奇之物,先取上等者入己,然后進宮。佳人美女,充滿府院。黃門張當,諂事曹爽,私選先帝侍妾七八人,送入府中……”曹爽的猖獗終于激發了司馬氏政變。當曹爽勢力被司馬懿一網打盡,政歸司馬以后,魏帝更迭幾人,都“名為天子,實不能主張,政皆由司馬氏”。可以說“晉吞曹”,開釁于司馬懿,謀篡于司馬師、司馬昭兄弟,而禪代完成于司馬炎。
當皇權被別人握在手中的時候,何時摘掉你頭上的皇冠,那不過是欺世盜名的形式罷了。司馬炎逼宮,曹奐嚇得“口噤不能言”,而其黃門侍郎張節卻義正詞嚴地駁斥司馬炎,并痛斥他:“欲行此事,是篡國之賊也!”司馬炎大怒,令武士將張節亂瓜打死于殿下。像這樣的忠君之臣、死節之士,在大勢已去時,徒勞地阻擋,小說家也只能無奈地感慨:“張節可憐忠國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上一篇:三國詩詞《駐馬坡》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魏延反骨》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