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南北朝詩歌·南北朝樂府民歌》鑒賞
所謂“南北朝樂府民歌”,不限于歷史分期上的“南北朝”,而是包括南北長期對峙局面下產生的全部民歌。這些樂府民歌,由于南北兩方各種條件的不同而分成兩大系統,即:南方民歌,以南朝樂府為主,上及吳、晉的作品;北方民歌,以北朝樂府為主,上聯十六國的作品。現在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中的南方作品約500首,北方作品約70多首。
①南朝民歌
南朝樂府民歌,按郭茂倩《樂府詩集》的分類,屬于清商曲辭、舞曲歌辭和雜曲歌辭三大類。其中絕大部分屬于清商曲辭中的三類,即:吳聲歌(326首)、西曲歌(140首)和神弦歌(18首)。
它的產生年代,最早為孫吳,最晚為蕭梁,大多數出于東晉、劉宋和蕭齊三代。歌辭內容一個共同特點:男女相悅,互相思慕。它們幾乎全是情歌。因此,人們稱為“女兒之歌”、“戀愛之歌”。
在藝術上的特點,南朝民歌一般體裁短小,多為五言四句,同周、漢民歌不同;民歌語言清新自然,本色天然;另外,雙關隱語的大量運用,使民歌特色更加鮮明。
②北朝民歌
北朝文人詩歌成就極小,可是,北朝樂府民歌卻大放異彩,現存者總共70多首,其主要部分收在《樂府詩集》的“梁鼓角橫吹曲”里,少數收入“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中。它的作者,有氐、羌、鮮卑等民族,也有漢族;它的語言,既有“胡”語漢譯,也有直接用漢語創作的;它產生年代,除少數沿用漢魏舊歌辭外,其余均為少數民族人居中原之后的新辭,約在東晉到梁武帝這個時期中陸續傳到南方。
北朝民歌,數量大大少于南朝民歌,但內容卻豐富多彩,題材范圍遠比南朝民歌廣泛。它相當全面地反映了北朝200多年間的社會狀況和時代特征,戰斗性很強,酷似漢樂府民歌。其具體內容,有反映戰爭的歌,有反映人民疾苦的歌,也有反映北方各族尚武精神的歌,還有反映愛情生活的歌。此外,又有反映北方游牧生活和北國風光的歌等等,含蘊異常豐贍。
北朝民歌,不僅在內容上豐富,在藝術上也有自己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語言質樸無華,表情坦率爽直,風格豪放剛健;在體裁上,也以五言四句為主,同時,創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絕體”,并發展了七言古詩體和雜言體。這些都不同于南朝民歌的。
上一篇:《先秦詩歌·楚辭·屈原·九章·涉江》鑒賞
下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薛道衡·人日思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