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故國〕金陵為六朝故都,故稱故國。〔星河]銀河。這里借喻長江。〔嘆門外樓頭〕隋文帝開皇九年派大將韓擒虎率兵伐陳,由朱雀門攻入。其時陳后主與寵妃張麗華正在結綺樓上尋歡作樂。此處用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意。
王安石這首詞,與晚唐五代以至宋初的婉約派詞風不同,它擺脫了柔媚纖弱的詞格,代之以深沉高遠的氣勢。作者既謳歌了壯麗江山的美景,又面對歷史古都的興衰變化,感慨系之,融進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深情,充滿著慨嘆蒼涼的情調。
上片寫金陵的優美景色。詩人在古都的深秋季節,登高遠眺,只見一片蕭瑟的景象。千里江面,波光閃亮,似一匹長綢,青翠的山峰象箭頭般峭拔尖削,層疊相連氣勢雄偉。在夕陽殘照下,往來船只交錯而過,岸邊人家斜插的酒旗,在西風中飄搖著。一個“斜”字,寫出了酒旗迎風招展的情趣。接著詩人又描畫了另一番景象:急速飄去的彩舟,很快消失在天水相接的地方,就象飄蕩在淡淡的云中,那一群群的白鷺在銀河般的江面上飛舞盤旋。在詩人的筆下,各種景物不僅形象生動,而且絢麗多姿,澄江、翠峰、如血的殘陽、彩舟、飛翔的白鷺、斜飄的酒旗,使人目不暇接,從各個方面,用多種手法進行渲染,把畫家們難以畫出的金陵美景描繪出來,表達岀詩人對祖國壯麗山川無限熱愛和由衷地贊美之情,顯示出詩人廣闊的襟懷,闊大的視野,沒有一般詩人秋日登臨的悲秋情調。
下片,詩人抒發了吊古憂今的感慨。“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一句,容量很大。追念六朝及五代南唐滅亡的歷史,概由于統治者競逐繁華、貪戀奢靡的生活。詩人用以點代面的手法,重點突出了陳后主茍安江左,荒淫縱欲,不理國事,導致了國亡身辱的下場。用“悲恨相續”一句概括,意在說明可悲可恨的豈只是一個陳后主。而今站在金陵城高處憑吊古都悠遠的歷史,如果空嗟嘆六朝的興亡榮辱,又有什么用呢?六朝興衰榮辱的往事,如江水一樣逝去了,只有那寒煙一片,衰草凝綠,又有誰再去追尋!不過,時人還在欣賞著亡國之君陳叔寶自制的艷曲《玉樹后庭花》,讓商女時時唱著它,是在悼念?還是不知亡國之恨,僅以此調節荒淫、空虛的生活?詩人在這里化用了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意,借古喻今,慨嘆宋朝的統治階級只知追求荒淫奢靡的生活,不思國家的貧困與安危,未從前朝的覆亡中吸取教訓,怎能不使有識之士憂憤、感傷呢?篇末用這一句作結,使詞的境界更高,含蘊更為豐富,被一些詞論家稱為“絕唱”。
詞中化用前人的詩句,能做到自然清新,用得妥貼,如同己出,無生搬硬套的“掠美”之嫌。寫景與懷古,環環相扣,設色融情,景情相生,深沉含蓄,韻味深厚。特別是以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作結,耐人尋味,的確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上一篇:《木蘭花慢 游三臺·金·元好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永遇樂·宋·辛棄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