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壬
花香滿院,花陰滿地,夜靜月明風細。南坡一室小如舟,都斂盡,山林清致。 竹簾半卷,柴門不閉,好個暮春天氣。長安多少曉雞聲,管不到,江南春睡。
許有壬的這首小詞,以對其居所環境及其生活情致的描寫,表現其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以小見大,境界高雅,堪稱小令中的精品。況周頤曾有評論:“許有壬《圭塘樂府》,元詞中上駟也。《沁園春》云:‘朔云邊雪,一聲寒角;平沙細草,幾點飛鴻’。以景勝也。《滿江紅》云:‘木落霜清,水底見金陵城郭’。以境勝也。‘長安多少曉雞聲,管不到,江南春睡’。以意勝也”(《蕙風詞話》)。
“花香滿院,花陰滿地,夜靜月明風細”。詞一起首,就直入境界:這是一個靜謐的夜晚,只嗅得滿庭院的花香,只覺得踏著滿地的花陰,只覺得風兒在如水的月華里細細地拂著。此三句,詞人分別從嗅覺(花香)、視覺(花陰)、聽覺(夜靜)、感覺(風細)道出,使人不覺之中,已身臨詞人之庭院。
“南坡一室小如舟,都斂盡,山林清致”。“南坡一室”四字,承接上文,點出是詞人之所居。“小如舟”三字,一方面呼應前面對庭院的外景描繪,(前面兩個“滿”字也都有“小”的含義在內),一方面又開啟了下句新的內涵:室小如舟,卻能將“山林清致”包容斂盡。以小屋作舟之喻,前人如蘇軾有“小屋如漁舟”(《寒食雨》)的詩句;“小如舟”而能“都斂盡,山林清致”之意,亦受東坡啟發。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載,文與可給東坡信,說要“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東坡開玩笑,說“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然后又將此事坐實,說:“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以小見大,以少總多,這是一個重要的美學命題。許有壬此句,不是談文學藝術,而是說自己的居室,由于具有江南園林的特質,更因詞人情操高潔,胸中自有千林萬壑,因而自詡其斗室小屋能“都斂盡,山林清致”。一如文與可自詡其《筼筜谷偃竹》之畫卷,咫尺“而有萬尺之勢”。
上片重在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重在寫情而情中有景:“竹簾半卷,柴門不閉,好個暮春天氣”。此三句承上片對自己如舟斗室的外在描寫,進一步深入到居室主人的生活及其情操。居室主人的生活自然是有許多可描寫處,然而詞人卻只選擇了“竹簾半卷,柴門不閉”這個典型細節,給人一種蕭閑散淡、悠游自得之感,與陶潛之“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有異曲同工之妙。“好個暮春天氣”一句極有趣味:它不僅補足了全詞節令的交待,而且,由于是以主人公自語的口氣出現,遂使人物出現,從而以點睛式的筆法,進一步揭示了詞人的內心世界。
前面,詞人之筆,由庭院而居室、由“花香”、“花陰”之庭院步入,走過“不閉”的柴門、“半卷”的竹簾,自然進入主人公的居室了:“長安多少曉雞聲,管不到,江南春睡”,結句由前面層層鋪墊而出,反過來,又使全詞的景致描繪進一步點染上恬淡的情致。意趣高潔,令人玩味不已。
上一篇:王維《鳥鳴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龔自珍《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