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張元幹詞《賀新郎》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秦檜再次出任丞相,派王倫為計議使,赴金國“以修和盟”。胡銓在秦檜公然主張和議時憤然上書,指出“此膝一屈,不可復伸,國熱凌夷,不可復振”,要求趙構斬秦檜、王倫、孫近三人,并拘留金使,興師問罪。書上之日,朝野震驚,秦檜銜恨入骨,后來,和議告成,主和派誣胡銓上書妄言,被革職遷外地。四年后,又加以陷害,被除名押到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管制?!耙粫r士大夫畏罪鉗舌,莫敢與立談”(岳珂《桯史》)。但胡銓被押解途經福州時,張元幹設酒送行。
詞是送人,但從北宋的滅亡寫起。開頭說,對于淪陷了的中原大地,魂牽夢縈,日夜思念。這時候,悵望中原,隨著蕭瑟的風,不時從軍營中傳來一陣陣嗚咽凄涼的號角聲。在千里之外的故都汴京,已經長滿莊稼,荒敗不堪了吧?!半x黍”,語出于《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薄半x離”,茂盛的樣子?!睹姟ば颉氛f,周平王東遷洛邑,西周故都荒廢,有一個大夫經過這里,見宗廟宮室已平為土地,長滿了黍稷,“憫周室之顛覆”,便寫了這首詩。后世以此表示故國之思。詞的開頭這三句充滿深沉的感情,既是作者與朋友的共同心聲,也是當時中國廣大群眾的共同感情。接著,詞人義憤填膺,連珠炮似地發出責問: 為什么山河破碎,昆侖山的天柱傾倒? 為什么遍地河水橫溢,泛濫成災? 為什么荒煙漫野,千村萬落里狐兔橫行? 一連三問,真是激憤昂揚,怒不可遏;既痛快淋漓地指斥了那些主張和議的投降派,更沉痛地流露出作者的抑郁不平和憂心如焚的情懷?!绊浦保熘??!渡癞惤洝罚骸袄鲋?,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這里以“傾砥柱”比喻宋王朝的顛危,并用遍地成災狐兔橫行比喻金兵入侵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用典形象,語極沉痛。在這里,作者對上述三問雖沒有直接回答,并非不知其因,只是未直白道出,而他在《建炎感事》中有云:“議和其禍胎,割地亦覆轍。”不過這一切根源卻在于:“天意從來高難問?!贝颂幱枚鸥Α赌捍航晁婉R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天意高難問”詩意?;实凵砭痈呶?,誰知道他怎么打算? 筆意似曲實直,可以說并不諱言地點到當朝皇帝老子的頭上了。如果說在胡銓“平生親黨避嫌畏禍,惟恐去之不速”(見《蘆川居士詞》蔡戡序)的情況下,張元幹敢于接待他,并為之餞別,表現了剛正不屈堅持正義的精神,這里更顯示出了他凜然無畏的氣魄。
“天意”已如上述,那么朝中的官僚和封建士大夫們呢?“況人情老易悲難訴”。“人情老易”是由于時過境遷,安于現狀,“直把杭州作汴州”。——不過即使不忘記又往哪里去訴說呢? 斥責的矛頭也仍是指向了“天意”。詞仍用上述杜詩“人情老易悲”句?!氨y訴”或指自己的報國之心無處傾訴,那就是由于君昏臣老,語既沉痛,而又多一層曲折,此說尤可取?!案掀郑途ァ?,正是在這樣的時候,而又要為你來送別呵! 這種送別,不同于一般的“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江淹《別賦》)。因為朝中少了一位忠貞愛國之士,就少了一份抗敵的力量?!案弊质巧钜粚拥膶懛ā?/p>
下闋轉到本題——送別時的具體光景。季節是在金風送爽岸柳生涼殘暑消褪的初秋。這時候,明亮的銀河斜轉,天空中幾片浮云慢慢地飄過,星星稀疏,月色皎潔,夜已深沉了。過片縱筆寫景。秋涼氣爽,景物如畫。“如此良夜”,不正是朋友們歡聚開懷暢敘的時刻么? 可現在卻分手在即! “以樂景寫哀”,用的是反襯手法。這樣的美景,便使從開頭一路為悲憤為離愁而繃緊的弦松弛下來。一張一弛,收到了更好的藝術效果。下面弓弦又張開了:“萬里江山知何處。”這一別萬里迢迢,關山阻隔,不知道你去到什么地方。這里既有對朋友遠謫的擔心和不安,也隱寓有對宋室江山難以恢復的感慨?!盎厥讓Υ惨拐Z”,又轉到憶昔,即不由地想起來從前兩人風雨同舟的深厚友情。一瞻者前(“回首”句),一顧者后(“萬里”句),情緒更覺蒼涼。杜甫懷李白的詩有“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句;白居易的《雨中招張司業宿》有“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句,意思雖與詞近,但張元幹詞含有家國之思,而且采取從過去長夜深談而遙想今后遠別的曲折手法,深婉有致。
“雁不到,書成誰與”?在湖南衡陽有回雁峰,傳書的鴻雁也只飛到這里,遇春便回。你現在被“編管”的地方遠在五嶺以南的新州,雁都飛不到,就是寫了信,又如何寄給你? 瞻望未來,情思蕩漾,又沉入悲懷。
接著,詞鋒陡然一轉,豪情畢見,氣氛完全不同了:“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睒O目青天,看看古往今來那些仁人志士,他們不是都不會像小兒女們似的在分別時只是講一些“恩怨”的情話嗎?這兩句看似強為歡笑,卻是悲中見壯,使人再次窺見作者的心胸和精神氣質: 既是勉勵朋友,也是勸慰自己。那么,就高高地舉起酒杯,讓我們一邊聽著我為你譜寫的《金縷曲》(《賀新郎》詞調又名《金縷曲》),一邊開懷暢飲吧,以豪情煞拍。
張元幹同情胡銓不是出于私誼,而是由于政治上的志同道合。他們遙望青空,思索的是古往今來的世事變化;他們舉杯痛飲,想的不是像小兒女那樣的個人恩怨得失。這首詞處處以國家為念,在送行時的離愁別恨中寄寓著深沉的愛國思想。南宋詞人楊冠卿說秋日乘船過吳江垂虹橋時,“旁有溪童,具能歌張仲宗‘目盡青天’等句,音韻洪暢,聽之慨然”(見《客亭類稿》)。可知風格豪放蒼涼悲壯而又曲折含蓄的詞,在半壁山河的南宋王朝,是深受人們歡迎的。
上一篇:詞·張元幹詞《賀新郎》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詞·劉克莊詞《賀新郎》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