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詞
枕前發(fā)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xiàn),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愛情是人類生活的美麗花環(huán)。但是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時代,青年們連接觸的機會都不多,更不要說羅曼蒂克的戀愛。于是那熾熱的愛情之火,就只能在民間燃燒,或轉入地下運行。在民歌中,描寫愛情的作品是很多的。這些作品,不但表現(xiàn)了愛情生活的旖旎溫馨,也表現(xiàn)了主人公(特別是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zhí)著態(tài)度。“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詩·王風·大車》)早在春秋時代,戀人們就堅定地宣告,他們的愛情是任何力量也摧毀不了的。漢樂府民歌《上邪》,更以其決絕的表現(xiàn)方式,嬴得了人們的贊嘆:“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詩中列舉的種種悖理的自然現(xiàn)象,在作者認為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實際上表示了主人公的絕對忠實于愛情。
無獨有偶,敦煌曲子詞中的《菩薩蠻》,也表現(xiàn)了類似的主題。
這首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熱戀中的女性。當她同自己的戀人濃情蜜意地歡會的時候,枕前發(fā)出了這樣的誓言(“枕前發(fā)盡千般愿”的“愿”,是盟誓的意思):“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xiàn),北斗回南面。”要我們停止相愛,除非青山上的石頭爛掉,鐵制的秤錘能浮出水面,黃河之水徹底干枯,參星和辰星白天相見(參、辰兩星,一在西方,一在東方,天體距離約一百八十度,此出彼沒,兩不相見),北斗七星轉移到南方。這是多么鏗鏘有力的誓言!一口氣舉出五種不可能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已經(jīng)同《上邪》并駕齊驅了,然而這位主人公還不肯罷休,末了還補充兩句:“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即使那些悖理的事都實現(xiàn)了,還不能停止我們的相愛;除非再出現(xiàn)一件奇跡:太陽在半夜出來。這樣,這位女性對愛情的執(zhí)著程度,比《上邪》中的又進了一層。
表現(xiàn)男女彼此熱戀而永不分離的作品,主人公信誓旦旦的背后,總包含著一些惴惴的恐懼;這是封建禮教的壓力使然,盡管在禮所不下的民間,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所以人們聽到這類大膽而熱烈的心聲,便深感同情而彌覺珍貴。不知是出于巧合還是有所借鑒,這首詞的結構模式同《上邪》幾乎是一樣的,某些設譬也很相似;但它畢竟有很多自鑄的語言和新鮮的意象,并非《上邪》的翻版,故一樣受到人們的傳誦和喜愛,成為表現(xiàn)愛情生活的佳作之一。
在格律方面,這首詞表現(xiàn)出初期民間詞比較自由的特點,在詞牌定格之外,加了“上”、“直待”、“且待”等幾個襯字,這就使詞顯得質樸、自然。“直待”后再來個“且待”,曲折橫生,有加倍的力量。要是取消襯字,就無法取得這樣的效果。
上一篇:韋莊《菩薩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虞世南《蟬》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