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權·朝中措》原文賞析
西風裊裊落平沙,獨樹幾人家?個里殘虹雨閣,那邊疏嶂云遮。平洲柿栗滿區瓜,芋野路斜斜。牛笛數聲歸盡,夕陽付與啼鴉。
詞人向往田園隱逸生活,常常陶醉于大自然中。這幅江山秋晚圖幾乎全是繪景,但個中流露了一種淡泊閑適的情趣,給人以清新、質樸的美感。
蘇東坡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說明詩作為時間的藝術,畫作為空間的藝術,雖然各有其特點,但卻又是相通的。周權此詞,深諳畫理,做到了詞畫相兼。他的淡泊隱逸的情懷,不是通過直抒胸臆的方法表達的,而是寄情于景,以詞入畫。
全詞的景物描寫,既有大的構圖,又有鮮明的設色和細節描畫;既有遠景勾勒,又有近景細描;既有動態畫面,又有靜態畫面。做到了遠近結合,動靜相間,色彩濃淡相宜,層次分明。詞開頭就從大處著墨,描繪了深遠廣闊的背景。“西風”,秋風。“裊裊”,形容秋風的吹拂,語出《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平沙”,平坦的沙灘。一個“落”字點活了“秋風”的動態。“獨樹幾人家”,寫樹和人家,是靜景,但靜中有動。那“人家”從遠處看也許是靜止不動的,但其中一定有人在活動,炊煙也許正在升起吧?整個畫面因有了“人家”而顯得格外有生氣。三、四兩句仍是遠景。詞人向極高處、極遠處放目,那殘虹,那疏嶂,那云霞,真是美不勝收,令人心胸為之澄潔、舒暢、開闊。上片側重于大的構圖,下片則間以絕妙的細節描寫。寫平洲,寫柿,寫栗,寫瓜,寫芋,寫野,寫路,掇取了密集的鄉野景物,以自得自賞的心情納入詞中。“路斜斜”,暗示有人,既呼應上片“幾人家”,又暗逗出下文的牧童晚歸。最后兩句味尤醇厚,表現了詞、畫、樂的奇妙結合。牧童、笛聲、夕陽、啼鴉,視覺與聽覺,色彩與聲音相疊,動中見靜。那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吹著短笛,漸漸遠去,把夕陽留給了啼鴉。多么自由,多么閑適,多么輕松,多么生意盎然!
全詞寫景,盡管作者的情感在畫面上看似不著痕跡,但我們仍能從審美意象中得到暗示:那就是某種對時代環境的寂寞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淡泊寧靜的隱逸情緒。感慨沒有直接說出來,就顯得格外深刻蘊藉,可謂于自然中見至味,于平淡中見高韻。
上一篇:《陳銳·望江南》原文賞析
下一篇:《完顏》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