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陳與義·虞美人》陳與義
陳與義
余甲寅歲①,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無復存者。乙卯歲②,自瑣闥以病得請奉祠③,卜居青墩④。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明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去年長恨拿舟晚⑤。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歸去來辭圖(局部) 【宋】錢選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注釋 ①甲寅歲:為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②乙卯歲:為紹興五年。③瑣闥:指宮殿門上鏤刻的連瑣圖,這里代指宮門,指陳與義在宮中任給事中一職。④青墩:湖州南一小鎮。⑤拿舟:牽舟,這里指乘船。
鑒賞 據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記載:“紹興五年六月丁巳,給事中陳與義充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與義與趙鼎論事不合,故引疾求去?!毙⌒蛑兴浾谴耸?。當時,朝廷對于和戰的爭議非常激烈,主戰派內部又互相排擠,趙鼎是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負責都督諸路軍馬,大權在握,在和戰之事上,陳與義與其政見相左,又不屈從于權勢,故而“引疾求去”,這種“以道進退”的精神恰恰是宋代士人高貴品格的體現。故而,詞人去官途中的這首詞,格調輕松明快,全無怨憤,宛然“道不行,乘桴浮于?!?《論語·公冶長》)的味道。
詞的上闋,以清新的筆觸描繪了清新的景致,彰顯出無官一身輕的瀟灑自在。詞人乘一葉扁舟漂行于滿是荷花的秋塘路,“扁舟三日”,亦虛亦實,既是實說從臨安到青墩,水路是三日行程;同時,“荷花”“扁舟”又是十分古老的意象,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青蓮居士那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詩句,一股仙家氣度撲面而來,也奠定了全篇的格調。緊跟“病夫因病”二句,恰恰強化了這一超然曠達的形象。詞人雖然抱病不能在朝為官可謂不幸,但卻可以悠然自得地欣賞美景,亦是人生一大幸事。以“病夫”自稱,既可以說是對詞人當時身體狀況的真實反映,也可以看作詞人無奈之下去官離職的一種托辭,但無論怎樣,新秋的滿川微雨,盛開的滿塘荷花,確實給詞人帶來了精神上的極大滿足。
詞的下闋“去年”二句,視線從眼前移到過去,與上闋形成鮮明對照。去年“出守湖州”,也曾走過這條路,但那時卻是走馬上任,時間也不是“新秋”,而是“秋杪”,迎接詩人的是一池的敗葉殘荷,“空”字道出了詞人為錯過美景而不勝嘆惋。現如今,卻正逢這“一路繁花”,它慰藉了旅途的寂寞,更了卻了一年來的遺憾,讓詞人不由感激萬分,這番“君恩”,當以何相報呢? 因辭官而得賞美景,詞人確實心懷大開;然而這歡娛之情的背后是否還藏著一份難以言喻的苦,則只有詞人心知了。
全詞情景事渾然一體,在虛虛實實中刻畫了樂觀曠達的自我形象。蘇軾貶官途中也有《梅》詩云:“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看來,陳與義不僅在詞句上受蘇軾影響,在人格態度上與之也有極大的相似。宋黃昇《花庵詞選》評陳與義“詞雖不多,語意超絕,識者謂其可摩坡仙也”,此評不虛。(張賀)
鏈接 宋代主管中下級官員前途命運的機構——吏部四選。北宋前期,吏部名不副實,中下級文武官員選任之職歸審官東院、審官西院、流內銓、三班院,總稱“銓曹四選”,其中僅流內銓名義上歸隸吏部。元豐五年(1082)改官制,“銓曹四選”職事悉歸吏部,以審官東院所掌歸吏部尚書左選,審官西院所掌歸吏部尚書右選,流內銓所掌歸吏部侍郎左選,三班院所掌歸吏部侍郎右選,總名“吏部四選”。高級文武官員的磨勘、升改及重要差遣的除授,則歸三省和樞密院。吏部尚書左選,掌文官寄祿官自朝議大夫(正六品)以下、職事官自大理正(從七品)以下的銓選,分案十二,兼領官告院。吏部尚書右選,掌武官皇城使(正七品)以下、大使臣(從八品)以上(政和時改武階官名,則自武功大夫以下、修武郎以上),職事官自左、右金吾街仗司以下的銓選,分案十。吏部侍郎左選,掌文臣幕職州縣官(即選人,徽宗朝改定選人七階名,自承直郎以下至迪功郎)的銓選、注授事,分案十三。吏部侍郎右選,掌武臣東、西頭供奉官以下(政和后改為從義郎以下至副尉)的考校、擬官、換官等,分案十五。尚書左、右選分別省稱“尚左”“尚右”,由吏部尚書主管,并各置郎中、員外郎一人,所管官員品級較高;侍郎左、右選分別省稱“侍左”“侍右”,各置吏部侍郎一人主管。稱“侍左侍郎”“侍右侍郎”,另置郎中、員外郎各一人。
上一篇:《兩宋詞·葉夢得·虞美人》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蔣捷·虞美人》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