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民
夜雨漲波高二尺,失卻搗衣平正石。
天明水落石依然,老夫一夜空相憶。
這首絕句取景別致,全詩以一“石”為中心,幾乎是句句有“石”,卻又句句含情。
起句“夜雨漲波高二尺”,以“石”隱于漲波之下。夜間雨聲牽動了詩人的情思,詩人惦記著大雨中河邊的搗衣石是否還在,“石”字未出而思石之情已見。在詩人的推測中,河邊的搗衣石一定會被大水沖走,“失卻搗衣平正石”,既是實寫搗衣石被大水吞沒,也是虛寫詩人失望的心情。第三句是個轉折,天亮了,水落了,搗衣石并沒有被水沖走,它依然留在水邊。詩人也一塊“石頭”落了地,深有感慨地說:早知水落石即出,何須一夜長相憶。小詩明白如話,卻言淺意深,留給讀者無盡的回味和聯想。一塊普普通通的搗衣石,為什么會使詩人如此牽腸掛肚地思念呢?顯然其中思搗衣石是假,思念搗衣之人是真。因為一旦失去了搗衣石,也就會失去昔日在這里浣紗滌物的神采飛揚的洗衣婦。這群洗衣婦中,或許有詩人的意中人,或許有與詩人意中人形神相似者,詩人大約是無數次把目光投向這塊令人神往的所在。也許是這塊搗衣石勾起了詩人的回憶,詩人由搗衣石聯想到自己的妻子或母親的身影,想到種種童年與青年時期的往事。搗衣石已成為詩人回首往事的重要媒介。這首詩堪稱“思與境偕”(《詩式》),一塊平正的搗衣石上,寄寓了詩人多少情思,留下了多少神秘而又馨香的回憶。它也引起了讀者豐富的聯想,讓讀者在詩人留下的空間里馳騁自己的想象,這正是這首短詩的精妙之處。
上一篇:裘萬頃《入京道中曝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翁卷《野望》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