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爾髫年故1,相逢萬里余。新春兩行淚,故國一封書2。夏口帆初落3,涔陽雁正疏4(承“春”字)。唯當執杯酒,暫食漢江魚。
【校記】
1.爾,《全唐詩》一作“有”。
2.故,《全唐詩》一作“舊”。
3.落,《全唐詩》一作“泊”。
4.涔,《全唐詩》一作“潯”;正,《全唐詩》一作“已”。
【箋釋】
[司空曙] 見本書卷三司空曙小傳箋釋。詩題,《全唐詩》二八五注:一作“岳陽逢司空文明得關中書”。
[髫年] 幼年。唐楊炯《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丱歲騰芳,髫年超靄。”楊巨源《贈渾巨中允》:“公子髫年四海聞,城南侍獵雪紛紛。”
[兩行淚] 杜甫《寄杜位》:“封書兩行淚,沾灑裛新詩。”
[夏口]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鄂州”:“《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時謂之夏,漢為沙羨之東境。自后漢末,謂之夏口,亦名魯口。吳置督將于此,名為魯口屯,以其對魯山岸為名也。三國爭衡,為吳之要害,吳常以重兵鎮之……州城本夏口城,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三國時黃祖為太守,吳遣凌統攻而擒之,禰衡遇害亦此地也。東南角樓名焦度樓,宋沈攸之自荊州稱兵至此,時焦度領兵在此,城守東南角,攸之攻之不克,遂退走,因名焦度樓。”
[涔陽] 見卷三郎士元《題劉相公三湘圖》注。
[漢江] 即漢水。《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沔州漢陽縣”:“漢水,一名沔水,西自汊川縣界流入,漢陽縣因此水為名。”《類說》卷八:“唐桓君旅于漢江勒要潭,得魚長數尺,有字云:三度過海,二度上漢,行至勒潭,命屬于桓君。”《全唐詩》卷二八五注:“《襄陽耆舊傳》:漢水中有魚甚美。”
【輯評】
《瀛奎律髓》卷二九方回評:詩律明瑩。紀昀評:極感慨而極和平,猶有開、寶之遺。又:是蘊藉,非明瑩,虛谷但論皮毛耳。許印芳評:“故”字復。
上一篇:《過宋州》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耿湋(十六首)》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