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六州歌頭》·張孝祥
張孝祥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消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這首詞作于宋孝宗興隆元年(1163),是南宋初期的愛國杰作,是作者在建康留守時寫的。是年南宋出師北伐,在符離(今屬安徽)戰敗,朝中主和派得勢,并派人與金議和,在一次宴會上張孝祥義憤填膺,即席賦了這篇詞章。詞中所說的當年事,指1127年中原淪陷,宋徽宗、欽宗被金兵擄走,孔子當年收徒講學的圣地也被金兵侵占、玷污了。洙泗,即洙水、泗水,流經山東曲阜。孔子曾在此收徒講學。空埃蠹,白白地被塵埃和蟲侵蝕壞了。干羽,古代兩種舞具。懷遠,安撫北方少數民族,這里指對金妥協求和。冠蓋使,指派遣到金議和的使臣。馳騖,奔走。翠葆霓旌,指皇帝的車馬儀仗。
詞的上片寫淪陷區的凄涼景象,下片抒發壯志未酬的忠憤之氣。這首詞篇幅較長,格局宏大,多用三、四字短句,構成激越緊張的繁音促節,聲情激烈地抒發出詞人滿腔的愛國激情。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畫面,強有力地表達出人民的心聲,堪稱“詞史”。陳廷焯說: “(此詞)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 (《白雨齋詞話》)據《朝野遺記》載,當時的抗金統帥張浚讀此詞后感動得為之罷席,足見其感人至深。
上一篇:賀鑄《六州歌頭》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劉辰翁《六州歌頭》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