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纖云弄巧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凄美的傳說。天上的星宿,有兩顆在民間被稱作牽牛星(天文學名“河鼓二”)和織女星(天文學名“織女一”)。天上又有一條不規則的發光帶,被稱為“天河”(“銀河”)。牽牛星和織女星分在天河的兩邊。于是,從漢、魏時期開始,就有了牽牛和織女為夫婦,每年七月七日才能會面一次的傳說。后來這個故事演變為織女是天上的仙女,負責織出每日天上飄動的云錦。有一次她偷偷下凡,與放牛的凡人牛郎相愛,結成夫妻,并且生下了一雙兒女。王母娘娘知道后,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捉回天庭。牛郎擔著一雙兒女追趕,于是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一劃,就出現了一條天河,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只能隔河相望。后來,允許她們每一年相會一次,由無數喜鵲用身體搭成一座橋,牛郎和織女就在橋上相會。這座橋,就是著名的“鵲橋”。
后來,農歷的七月七日成了閨中女子的一個節日——乞巧節,據說是在月下穿針,穿上了,就是向織女“乞”得了巧。鵲橋相會,也成為堅貞愛情的象征。
秦觀的這首《鵲橋仙》,寫的就是七月七日織女會牛郎的事。
詞的上片寫相會,“銀漢”就是那條隔開這一對恩愛夫妻的天河。“迢迢”,既是時間上的漫長,三百六十五天的盼望,才有一夕的相會。也是空間上的遙遠,奔上鵲橋,恨不得一步就跨到心愛的人兒身邊,在他們的感覺上,這條鵲橋也是很漫長的。
“金風”不必一定要解釋為秋風,因為帶一點神話傳說,所以用“金風玉露”來形容。“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極妙。天下事,貴精不貴多。人世間許多夫妻,天天在一起,感情漸漸淡漠,身在福中不知福,還要說什么“審美疲勞”,就像司馬光《西江月》所說,“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牛郎織女的感情,并未因長時間的分離而減弱,反而因漫長的思念更加濃烈。七夕一見,訴不盡的相思,道不完的情愛,又豈是人間那些形同陌路的夫妻所能比擬的。
下片寫分別。夜畢竟要盡,天畢竟要亮,喜鵲畢竟要散,人畢竟要別。再相見,已是來年,所以說“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從鵲橋上來,還從鵲橋上歸去。來時鵲橋恨長,去時鵲橋苦短。快要分別了,不忍心回過頭去看歸去的路。“顧”是回頭看的意思。“忍”,解作“不忍”。古詩文中有時為了音節的關系,有“不”字但沒有不的意思。如屈原《離騷》“不撫壯而棄穢兮”,就是“(應該)撫壯而棄穢”的意思,“不”字作語氣詞。而沒有“不”字,又往往要講作否定的意思,比如這一句中,“忍顧”就要解作“不忍顧”。
最后兩句是后世許許多多不得不分別的男男女女,用以相互安慰的名句。其中雖然有堅貞的誓言,照應了上片“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但卻又是充滿了酸楚的。不是萬不得已,誰又不愿意朝朝暮暮、歲歲年年長相廝守呢。流行歌曲《笑臉》中那句“書上說有情人千里能共嬋娟,可是我現在只想把你手兒牽”,才是真正相愛的人的心里話。
上一篇:《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花褪殘紅青杏小蘇軾》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