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八六子》·王沂孫
王沂孫
掃芳林,幾番風雨,匆匆老盡春禽。漸薄潤侵衣不斷,嫩涼隨扇初生,晚窗自吟。沉沉,幽徑芳尋。晻靄苔香簾凈,蕭疏竹影庭深。漫淡卻娥眉,晨妝慵掃,寶釵蟲散,繡屏鸞破。當時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聽琴。料如今,門前數重翠陰。
王沂孫的這首詞作是一篇有著廣闊審美空間的作品。
“掃芳林,幾番風雨,匆匆老盡春禽。”前三句是對暮春景象的描繪。經歷了幾番風雨摧折的芳林已失去了往日的新鮮,連棲息其中的春禽也衰老了幾許。
“漸薄潤侵衣不斷,嫩涼隨扇初生,晚窗自吟。”這三句寫詩人暮春之夜的感受:詩人臨窗沉吟,拂動羅扇,暮春的濕潤輕輕地漫上了衣襟。從筆調上看已由開頭的沉郁向輕松過渡。“嫩涼”一語尤其生動貼切,“嫩”字本是用來修飾花草的顏色等具體事物的,詩人卻用它來形容氣候的變化,以實寫虛,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沉沉,幽徑芳尋。晻靄苔香簾凈,蕭疏竹影庭深。”此四句轉入懷人,全是虛擬語氣。詩人想,暮靄降臨之際,意中人的居地一定是竹影橫斜,庭院深深,潔凈的珠簾正拂動著散發清香的青苔,而她,也許正沿著花木扶疏的幽徑獨自徘徊。
“漫淡卻娥眉,晨妝慵掃,寶釵蟲散,繡屏鸞破。”這幾句寫意中人的百無聊賴。“寶釵”二句用典,韓愈詩云: “囊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可見古代婦女有以玉蟲飾釵的習慣。詞中的“鸞破”之意亦在于此。女主人公一任玉蟲散破,繡屏破損,其心灰意懶、憂傷憔悴自見。
“當時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聽琴。”詩人由意中人寂寞凄楚的環境轉入已往情事的回憶,詩人與意中人在空山之中對飲,靜聽幽揚的琴聲。此處雖然文字不多,卻是全詞的靈魂所在,有了它詩人的全部情感才充實而又飽滿。
“料如今,門前數重翠陰。”以景作結,含蓄而有興味。詩人以意中人門前的翠陰漸深漸濃,暗示時光流逝,相會無期。
上一篇:秦觀《八六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