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人月圓 卜居外家東園
元好問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后長松。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元好問是金代杰出的詩人和詞家,在金元易代之際,第一個變詞為曲,開創了元散曲本色派的先聲。這首小令的題目,是說選擇居地于外婆家的東園。作者的外婆家在山西太原秀容(今山西北部的忻州市),離大都(今北京市)遠,可以不受到元朝暴政的直接威s脅,能夠遠離紅塵隱居。
前五句,描寫卜居外家東園的意旨和景象。層層岡巒已將喧囂的紅塵鬧市隔斷,僻處村野,卻由于遠離暴政,而能人壽年豐,這就是他卜居外家東園的原因。移居于此,是要靠近“窗中遠岫,舍后長松”,表明他選擇居地的主體作用和意趣所在。“要就”二字,顯示出作者有意選擇隔斷紅塵、回歸自然的主觀意向。窗口可望遠處的青山,屋后圍繞著高大茂密的蒼松,則是對于移居后的自然環境的描繪,進一步補充了首句的內涵。言外之意是在否定元蒙統治下的社會現實—— “紅塵”(本指鬧市的灰塵,引指污濁的人世),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窗中遠岫,舍后長松”。
后六句,描寫卜居外家東園后的新生活。他把“十年種木,一年種谷”以
解決吃飯問題的體力勞動,都交付給兒女輩去做,自己則只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過著全無人世傾軋的隱士生活。
全曲清明如話,全不用典,駢散交錯,純任自然。作者不愧是元散曲本色派的始祖和前驅。
上一篇:雙調·折桂令(三首)·韓吏部·|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黃鐘·人月圓甘露懷古·徐再思|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