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風流子》·張耒
張耒
木葉亭皋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空恨碧云離合,青鳥沉浮。向風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禁甚閑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此詞乃是張耒于元祐年間在秘閣與同人集會時所作的一首慢詞。詞中上片寫秋晚景色撩人鄉思的情況,下面寫遙想玉容音信不通的愁緒。
上片落筆寫景,點明季節。“亭皋”,平蕩的水旁地;亭,平。“重陽”,陰歷九月九日;古代風俗,重陽節登高,佩茱萸飲菊花酒,據說可以避災。“搗衣”,古代婦女于秋季漸寒時,在砧石上捶打寒衣,以備寄送遠方的親人過冬。“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庾腸,庾信的愁腸。庾為南朝梁官員,因出使西魏被留,作《哀江南賦》;潘鬢,潘岳之斑鬢,潘岳,晉人,貌美而早衰。詞人以庾潘自比。
下片中香箋指美好的書札,錦字指織錦上的字。用前秦竇滔妻事:竇滔守袤陽音信斷絕,其妻蘇若蘭以織錦回文詩贈竇,覽其錦字,感而迎之;青鳥,用西王母故事,借稱使者。“向風前”四句是想象對方愁思的情景。最后兩句意為此情已到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地步,干脆讓它付諸東流吧!
上一篇:吳文英《風入松》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史達祖《風流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