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念奴嬌 留別辛稼軒》
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②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③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④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⑤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⑥莼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⑦
【注釋】 ①該詞別題作“自述。②許大:這樣大,如此大。著身:置身,安身。③多景樓:在今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宋代建。垂虹亭:在江蘇吳江縣長橋上,宋慶歷年間建。④明光:漢代宮殿名,武帝時建,后泛指宮殿。此指朝庭。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⑤衣裾:一指衣服的前后襟,一指衣袖,此泛指衣服。衣裾塵土:形容風塵仆仆的樣子。⑥追歡:尋求歡樂。買笑:指狎妓。⑦莼鱸:《晉書·張翰傳》:“齊王冏辟為大司馬東曹掾,……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后人常用“莼鱸”指辭官歸鄉。
【譯文】 世上知音太少了,算來世界這么大,卻不知何處可以安身靜處?人們往往要等到功成名就后才肯退隱,那樣的話,何時才能找到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睡夢中仍伴著秋風秋雨。圖虛名實在誤人不淺,一晃十年過去了,白白費盡了千辛萬苦。并不是在給朝廷的奏章和辭賦中,自己沒有驚人之語。而是由于我太焦急、太直露了,未能得到皇上的認可,只白白落得風塵仆仆。那些尋歡買笑的風流事兒,只好由別人去周旋應付。明天,我將獨自返鄉,從大江上浩然歸去。
【集評】 近代·俞陛云:“盡道休官好而林下曾無足跡,上闋‘功成’、‘歸路’二句洵警世之語。十年誤盡虛名,作者蓋深悔之。彼黃金白璧,榮利場中,自有人在。但未可語莼鱸江上之客,故以‘自述’標題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詞起句長嘆知音者少,著身無處,似乎給人以孤鶩獨翔之感。接讀下去,人們便可發現,詞人這里并非自恃清高,而是心中確有隱痛——詞人以一腔熱血報國,辛苦十年,一事無成,到頭來卻倍嘗辛酸,才難展,志未遂,其心靈深處的苦悶向誰傾訴?面對殘破山河,詞人曾以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向朝廷積極建議北伐,然而最高統治者卻不以為然,使詞人落了個“伏闕上書得旨還鄉”的下場。報國無路,請纓無門,詞人又不甘心過那種白璧追歡、黃金買笑的無聊生活,于是便只有“浩然歸去”。從表面來看,詞人似乎對投閑置散沒有當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但細味全詞所訴,人們卻也不難感覺到那英才志士被摧殘、被壓抑的心靈的悸動。詞人與辛棄疾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能在這里將心中郁積向知己傾訴,可見“知音者”并不是沒有,只是“少”了而已。而這愛國志士“知音者少”,恰恰正是南宋一個時代的悲劇。
上一篇:王以寧《念奴嬌淮上雪》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朱敦儒《念奴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