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周恩來·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鑒賞】 《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是周恩來為聲討蔣介石制造“皖南事變” 的罪行而作。1940年10月,國民黨、蔣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強令駐扎在長江南北和黃河以南抗日的新四軍和八路軍撤至黃河以北。中國共產(chǎn)黨一方面駁斥這一要求,一方面又從維護抗日大局出發(fā)答應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調(diào)到江北。1941年1月4日,葉挺、項英率領新四軍軍部及其皖南部隊九千余人,在取得國民黨當局的同意后,從云嶺出發(fā)向江北移動。7日,部隊進入安徽涇縣茂林地區(qū),遭到八萬多國民黨伏軍的襲擊。經(jīng)過七晝夜浴血奮戰(zhàn),新四軍彈盡糧絕,除一千人突圍外,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負傷被俘,政委項英犧牲。1月17日蔣介石宣布新四軍“叛亂”,取消新四軍番號,將葉挺交軍事法庭 “審判”。皖南事變發(fā)生后,中國共產(chǎn)黨采取堅決回擊的方針,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委。周恩來當時在重慶,收到中共中央關于 “皖南事變” 的急電后,連夜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局勢。他寫信給蔣介石,要求國民黨部隊立即撤退,給北上的新四軍讓路。并打電話痛斥國民黨軍政部長何應欽: “你們的行為,使親者痛、仇者快。你們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應欽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17日晚,周恩來給 《新華日報》題詞: “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這首詩滿含悲憤,是對蔣介石制造第二次反共高潮最強烈的抗議和最憤怒的聲討!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江南一葉指新四軍軍長葉挺。他當時正率領新四軍英勇奮戰(zhàn)在中國抗日的最前線,可是國民黨反動派竟然置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于不顧,卻一手制造了震驚中外的 “皖南事變”。葉挺受傷被俘,其他戰(zhàn)士也犧牲了不少,嚴重地破壞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不是 “千古奇冤” 嗎?接著,作者痛心地指出:“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同室操戈,指自家人動武。西安事變后,蔣介石答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抗日要求,把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改編為 “八路軍”和 “新四軍”,這次卻借口 “調(diào)防”而制造 “皖南事變”。這是何等的卑劣! 這不是自家人打自家人嗎?“相煎何急”借用三國時曹丕想殺害胞弟曹植,限曹植七步成詩,否則就殺頭,曹植聰敏過人,立成詩云: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里以萁豆相煎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以揭露蔣介石賣國反共的罪惡目的。
“皖南事變”發(fā)生后,蔣介石千方百計地封鎖事變真相,《新華日報》機智地越過了國民黨的新聞檢查,于1月18日黎明前將印有周恩來題詞的報紙包在鋪蓋卷里,用籮筐從紅巖后山運進城,及時送到讀者手中和貼在街頭。當國民黨要員發(fā)現(xiàn)市面上出現(xiàn)印有周恩來題詞的 《新華日報》時,大批報紙已越過濃霧傳遍了山城,使 “皖南事變” 的真相昭示于天下,轟動了整個陪都重慶。此后,周恩來又廣泛同社會各界接觸,會見了英國駐華大使卡爾、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的代表居里和蘇聯(lián)駐華大使潘友新及其武官崔可夫等,英、美、蘇三國也認為中國內(nèi)戰(zhàn)不利于牽制在華日軍的力量。在國內(nèi)外的一片責難聲中,在英、美、蘇三國政府的外交壓力下,蔣介石于3月1日國民參政會上,不得不表示: “保證” 以后決無剿共的事宜發(fā)生。可見,《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一詩在當時所產(chǎn)生的強大的震撼力!
文章作者:明子丹
上一篇:愛國詩詞《朱德·太行春感·一九三九年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