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南浦①·張炎》春水
春水
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②。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凈洗,花香不了。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③。馀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④。前度劉郎歸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①南浦,詞牌名。 ②蘇堤,杭州西湖一景,因蘇東坡得名。 ③猶憶,還記得。④觴詠,飲酒吟詩抒懷。
這是一首寫游歷西湖的寫景抒情詞,典雅華麗,被人稱之為“絕唱千古”。詞首“波暖綠粼粼”,湖光瀲滟,綠波蕩漾,生命青春的氣息透出春日柔和之意。“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寫春燕翩翩,輕盈妙美,蘇堤之上美不可言。春水宜人,春燕翻飛,蘇堤春曉的絕美風采展露無疑。“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寫景動靜結合,景色刻畫極妙,著眼精細入微。“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繽紛落花,湖水嘲笑東風無法掃凈殘香,但依然顯得春光蕩漾、落紅綾羅好不精彩。綠波、飛燕、翠堤、肥魚強烈的色彩視覺效果,給人一目掠過,經久不忘,腦海中形象逼真富有生命之力。詞人精心布設“荒橋斷浦”這一背景,暗含明凈背后的滄桑和愁緒,詞作更高品味的審美價值隨之產生——悲壯的愛國憂思的情懷。“回首池塘青欲遍,絕似夢中芳草”表面寫池塘長滿青草,引入夢幻虛境。“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凈洗,花香不了?”著筆吟誦溪水,由湖水到溪水,從湖光到山色。形成西湖不可多得的佳景。接下來云和、山空、花香,語言精練而目標真切形象,“和、空、香”三個字把物與狀的特性一語道破。隨后寫溪水,意境完美。“馀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巧妙地借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佳句,營造語詞流暢清新的氛圍。此情此景,定會使人流連忘返,懷念舊時相聚情景:“前度劉郎歸去后,溪上碧桃多少?”。這是往日多么富有詩意的生活畫面,溪流潺潺,綠樹肥桃,好不愜意。
詞人睹物思情,情來傷感,感慨光陰易逝。從構思到用詞,充分展示詠物詞的精彩。
此詞的主要意象是荒橋。橋總給人很多的聯想:“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秦淮河畔,朱雀橋邊,烏衣巷里,繁華與蕭條,荒涼與輝煌交和縱橫。以橋為見證,歷史的滄桑就這樣迎面而來。游子漂泊無著,橋頭茫然所失,有家難歸,浪跡天涯,詞人強化游子夢中思鄉的橋的意象,有著無限地眷戀。它承載、連接著了淪落他鄉的游子內心無助的悲傷。
●張炎(1248~1319)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張俊六世孫,寓居臨安。宋亡時,年二十九,家產籍沒,以賣卜為生。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歸。晚年潦倒生活于金陵、蘇杭一帶走跡。卒于元延祐四年后,年七十余。
代表作有:《南浦·春水》《高陽臺·接葉巢鶯》《壺中天·揚舲萬里》《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游》《水龍吟·仙人掌上芙蓉》《滿庭芳·晴皎霜花》等。
●南浦,唐教坊曲有《南浦子》,宋詞則借舊曲名另制新調。雙調,分一百零五字仄韻及一百零二字平韻兩體。宋人多填仄韻。
●張炎是“西湖詩(詞)社”中的一位著名詞人,《南浦》詞,就是他的成名佳作,由于此詞“春水”為題,還因此而獲得了一個“張春水”的佳名。臨安生活,是在風花雪月中度過。要寫西湖之美,要選春季發“桃花水”的當口。在波光瀲滟,綠柳飄拂的境況下,自然勾起了詞人們濃郁的才思和豐富的想像。此詞的佳處并不在于寄托什么深刻的情志,而在于它文辭的優美,以及詞風的婉麗清雅。
西湖之景天下絕,文人騷客爭相雕琢,不勝枚舉。宋人張炎的詞作多有西湖觀感抒懷,并且令人驚嘆叫絕。高陽臺
西湖春感
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這是一首描寫詞人重游舊地西湖的作品。詞人借西湖觀感抒發亡國之痛烈心情。“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開篇從寫景下手,寫出了春深時景。綠葉連天,鶯兒佇立高枝雀躍,湖水將輕絮推搖爭蕩,無處定居。“斷橋斜日歸船”詞人心中隱含著斜陽西下,思歸憂煩的心緒,飄零游蕩、心情不再。隨后一句“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點出心境的無奈和悵茫,渴望美麗舒心的歲月,但一切都將逝去無蹤,如花凋謝,哀感彌漫于胸。緊接著發出慨嘆:“東風且伴薔薇住”,希望輕柔和風伴隨著薔薇住下來。預示春天即將結束,滄桑回歸。“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表達的是春光葬送,荒涼復來的失意感。無限的傷感始終牽絆著心緒。用筆形似酣暢,卻又時時流露傷悲。一抹荒煙抒發亡國之痛的主題,刻畫國難當頭,百姓流離失所的現實。“當年燕子知何處”傷感之情不能掩飾,燕子歸來,家在何處?這一問使人落淚辛酸,苦不堪言,點明了自己的故國之思。繁華風流之地,一片青苔野草。更有甚者:“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發揮想象,神思飛來,連悠閑的鷗,也生了新愁。用沙鷗的白頭來預示自己的愁苦萬千。“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歡愉快活的心情縱然失去,閉門聊以內心止痛。詞的尾句:“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傳神而傷感至極的表白,營造了一種花飄風絮,愁緒翻飛,杜鵑啼血的悲涼氛圍。在痛心疾首的背后,表露的不是隱遁世間,而是對亡國深深的痛。
詞人寫景精妙,語出不凡;抒情摯真,入木三分。展現亡國之痛,以情帶景,耐人尋味。回顧此詞,簡直是苦澀酸痛中品味勸世的良藥。
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
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上一篇:宋詞《南樓令·周密》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卜算子·張镃》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