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
四朝十帝盡風流,建業長安兩醉游。
惟有一篇楊柳曲,江南江北為君愁。
如題目所示,這是一篇以詩寫成的讀后感。一般說來,讀后感應寫所讀詩文見解是否別致,感情是否深摯,技巧是否高超等,或寫某方面的啟迪等等。但是這首詩的興奮點和注意中心卻根本不在這里。這樣以來,詩句和標題的銜接便自然超出了人們慣常的思維軌道,詩趣隨之而來,耐人尋味了。
首兩句概寫庾信一生經歷。這位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曾先后出仕四個朝代十個皇帝:初入梁歷事武帝、簡文帝、元帝;后出使西魏被留,事恭帝;又入周歷事孝閔帝、明帝、武帝、宣帝、靜帝;最后入隋事文帝。這四朝十帝中,庾信皆以文辭知遇,先后在建業(梁都,今南京市)、長安(魏、周、隋都城,今西安市)兩地官太子中庶子,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等。這簡歷式的兩句雖簡括卻不枯燥,既寫出庾信的生平,又點示了他的持操品行;既客觀寫實,又寄寓了作者的褒貶。“盡風流”、“兩醉游”二詞尤為微妙深曲。到底是作者讀庾信集時,自然聯想到其人身世,得出這一印象呢,還是庾信集中詩文或多或少或隱或顯的炫耀夸示呢?或者是兼而有之?這便有了咀嚼不盡的多重味道。
前兩句將廣袤的時空,豐富的史實濃縮為寥寥十四字,既凝練又有一定具象性。雖有感情向背,卻沒有明確議論,盡管在一般人看來這是極好機會。作者卻不露聲色,筆腳騰挪,輕輕掂出庾信集中一篇與其人相對照:“惟有一篇楊柳曲,江南江北為君愁。”楊柳曲,即指庾信所作的寓有流離之感的《楊柳歌》。人,靦顏南北,多歷興亡,極盡“醉游”“風流”之能事,而其所作一篇詩文卻到處流傳,唱遍江南江北“為君愁”,真令人長嘆不巳。人與文一般應是一致的,這里卻判然霄壤。再看看詩中“庾信集”與“惟有一篇”相對照,“盡風流”,“兩醉游”與“為君愁”相映襯等,很明顯可看出,詩人的種種藝術筆法都傾注在點破真象問持操這一重心上。陸瑩《問花樓詩話》評述此詩說:“隸事精切,諷刺之意,都在言外。”此語極是,不但挑明了意在諷刺的精神內涵,而且點示了深婉含蓄的表現方法和語言風格。
上一篇:司空圖《華清宮》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韓偓《夏夜》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