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結
道州城西百余步1,有小溪,南流數十步曰營溪2。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3,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4;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5;處在人間6,則可為都邑之勝境7,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8,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9,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10。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11,彰示來者12。
1道州:今湖南省道縣。2營溪:即營水,經道縣入湘水。3欹(qi)嵌(qian)盤屈:形容怪石傾斜、堆倚,凸凹不平的樣子。4洄(hui):水流轉貌。5逸民退士:隱居山林不肯出仕的人。6人間:指人口聚居之處。7都邑:都市。8置州:據《舊唐書·地理志》,道州本為縣,自唐高祖時定為州。9俾(bi):使。10稗(bi):增添。11銘:文體名,多為短篇韻文,刻于器物之上。12彰:明。
【析點】 右溪本是一條無名小溪,而元結筆下的右溪,水石竹木各具特色,又扣緊“溪”的本色,以寫水為主,寫石、寫竹、寫木,圍繞小溪,配合小溪。“欹嵌盤屈”的怪石構成右溪凸凹曲折的岸勢,于是形成“洄懸激注”的水流,水流又是在“佳木異竹”的濃蔭之下。內外、上下、動靜,兩兩相配,再加上能使人想像而得的溪水拍岸的嘩嘩聲,竹木垂陰的濃綠色,右溪自有一番豐姿情趣。右溪畢竟是城郊野趣,元結繪景的筆墨質樸淡雅,正與之相諧。他用四字句寫景,是受了六朝描繪山川風物的駢文的影響,卻多用單句,不求駢偶,也無刻意雕琢之態。文字的簡雋給人以清新爽利之感。
這篇小記也體現了作者珍愛美好事物的品格。他在描繪右溪之景后,轉入了對右溪命運的慨嘆——生不逢其處,“無人賞愛”;不禁“為之悵然”。讀后我們自會感到,這既是對右溪的惋惜,又隱含了作者個人深沉的身世之感。那么,他之修治右溪,為之命名、刻石,就絕不僅僅在于消閑,更是寄寓了一種雖未言傳卻能意會的政治命意。
在古代的山水文學中,《右溪記》尚不能算最佳篇什,但他摹山寫水,進而寄慨托意,都對后來山水游記大家柳宗元有很大影響。對此清末古文家有過精辟論述:“次山放恣山水,實開子厚先聲。”
上一篇:《又報秦嘉書》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吊張衡文》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