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一剪梅·李清照》烏夜啼李煜
紅藕香殘玉簟秋①。輕解羅裳②,獨上蘭舟③。云中誰寄錦書來④?雁字回時⑤,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①紅藕,紅色荷花。玉簟,精美的竹席。 ②羅裳,絲綢制的裙子。 ③蘭舟,即木蘭舟,船的美稱。 ④錦書,書信的美稱。 ⑤雁字,秋天大雁高空飛行,常結陣排成一字或人字,稱“雁字”。秋天雁回,相傳雁能傳書,所以“誰寄錦書”之后就說“雁字回時”。
這首詞作者以靈巧之筆,抒寫了對丈夫的相思之情,顯示了她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詞的上片借景抒情。起首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就在讀者眼前展現了一幅深秋圖:紅色的荷花,仍散發著縷縷清香;精美的竹席,讓人感到了絲絲涼意。這秋色,這秋圖,訴諸人的視覺、嗅覺與感覺,使人沉浸在濃濃的秋色之中,為下文所抒的相思之情做好鋪墊。“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解開羅衣,換上便裝,蕩著蘭舟,排解閑愁。但這又怎么可能呀。“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月滿之時,登上西樓,眼望云中,看到回雁,浮想聯翩:月已圓,人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作者借自己的所見、所為、所想,把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出來。
詞的下片直接抒情。“花自飄零水自流”。既是寫景,又兼比興,從而引出了作者的濃濃的相思之情。“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我想你,你惦念我;由一種,到兩處;由相思,到閑愁,作者被思念之情所困擾,這種相思的感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無法排解。透過這兩地不盡的相思,透過著無法排解的閑愁,夫妻二人之間的篤深感情已窺見一斑。
綜觀全詞,作者用通俗清新的語言,借用比興的手法,抒發相思之情,謳歌自己的愛情。
以詞來抒寫相思之情,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題材,但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詞牌名,亦稱臘梅香,得名于周邦彥的“一剪梅花萬樣嬌”。雙調六十字,前后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
●對于這首詞所表達的主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理解為作者表達的是相思之苦,也有人認為作者表達的是送別之情。
黃昇《花庵詞選》中將這首詞題作“別愁”。伊世珍《瑯嬛記》記載道:“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據說,在一個秋風蕭瑟、桂子飄香的時節,趙明誠得到友人劉跋的書信,約他到泰山訪古,李清照無法隨他一起去泰山,就幫丈夫打點行囊,備下菜食,為丈夫餞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錦帕上寫下了為趙明誠送別的這闋《一剪梅》。趙明誠讀了此詞,就把登泰山、訪古碑的心思減去一半;人雖離家愈來愈遠,心卻愈來愈近,身還未到泰山,心卻早已在計算歸期了。
●幻化他人的詩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是李清照這首詞的一個特點。例如:“紅藕香殘玉簟秋”,就其表現手法及其含義來看,與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銷翠葉殘”相似,都是說荷花凋殘,秋天來臨。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詩意:“菡萏香銷”,無疑是不及“紅藕香殘”那樣既通俗又是色澤鮮明;“翠葉殘”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銷”一樣是指秋來荷葉落,但“玉簟秋”卻不同了,又表達了一層新的意思。
“月滿西樓”和白居易《長相思》的“月明人倚樓”含義相似,都是寫月夜思婦憑欄望遠的。但李清照之作較之白居易之作似乎進了一步,這關鍵在于一個“西”字,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借愁眉變化的情景,形象地反映作者的心情,成為千古絕唱。與之能夠媲美的恐怕也只有李煜的《烏夜啼》了。
烏夜啼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寫盡了李煜幽居生活的愁苦滋味。
詞的上闋重在寫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獨上高樓,仰視天空,殘月如鉤。一彎殘月,痛苦無人與說。“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清秋時節,深院之中,低頭俯看,梧桐疏影,寂寞無以排解。這彎月,這西樓,這梧桐,這清秋,已深深地讓讀者感到了作者的悲愁之至,凄苦難熬。
詞的下闋因景抒情。“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作者以絲縷借喻愁緒,把人們心中抽象的“愁”字,鮮明、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來。“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作者在把“愁”喻成一團亂麻的基礎上,又將之喻為說不清的五味,究竟是酸還是甜,是苦還是辣,說也說不清,當然也無法說清。
這首詞不加雕飾,語言樸素、自然、準確,脈絡清晰,借愁容、愁境、愁情、愁味,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那人世間無與倫比的悲苦。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與“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意境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自然界中,月有陰晴圓缺,因而文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系。例如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張繼的《風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李清照的《一剪梅》“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文人們借“月”表達了各自孤與愁。月作為愁緒的意象,構思巧妙,想像豐富,筆法空靈,抒情婉轉,意趣含蘊,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和悵惘迷離的藝術氛圍。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上一篇:宋詞《一剪梅·劉仙倫》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臨江仙·侯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