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禹偁·黃岡竹樓記》鑒賞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①,榛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②,幽闃遼敻③, 不可具狀。 夏易急雨, 有瀑布聲; 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 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 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云、落星,高則高矣! 井幹、麗譙,華則華矣! 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吾聞竹工云: “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復之,得二十稔。”噫! 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 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小畜集》)
黃州多竹,當地之人皆以竹蓋屋。作者便由此入題。
在簡要地介紹了竹樓的地理位置后,作者即轉入了對竹樓的記述。作者描述了竹樓清幽的環境: “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夐,不可具狀”,仿佛讓人看到了一幅深邃、寧靜的竹樓圖。“夏宜急雨,有瀑布聲; 冬宜密雪,有碎玉聲”,靜中有動,使竹樓充滿了動感,頗有詩意。緊接著,作者以“鼓琴”、“詠詩”、“圍棋”、“投壺”等人事活動的描寫,表現出作者及其友人聚合的樂趣,使竹樓平添了幾分生機。
而公事之余,在竹樓讀書、賞景、消遣愁緒的記敘,流露出作者淡淡的悵惘之情,表達了作者貶謫后隨遇而安、游于物外的思想。
然而,作者于世事畢竟未能完全忘情。他雖不羨歌舞宴飲,但我們仍能從文章中隱約感到作者對屢遭貶謫的境遇流露的不平之氣。而“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則是作者用以自慰之詞了。
全文雖短,但首尾相應,自然妥貼。文字如行云流水,寫得輕靈瀟灑,讀來別有一番情致。
上一篇:《清·汪琬·鴨媒》鑒賞
下一篇:《明·吳從先·黃山小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