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南鄉子·陳師道》登彭祖樓陳師道城上危樓江上城,風流千載擅佳名。水兼汴泗浮天闊,山入青齊煥眼明。喬木下泉余故國,黃鸝白鳥解人情。須知壯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驚。
晴野下田收①。照影寒江落雁洲。禪榻茶爐深閉閣②,颼颼③。橫雨旁風不到頭④。 登覽卻輕酬。剩作新詩報答秋。人意自闌花自好⑤,休休。今日看時蝶也愁。
①田收,指農田的作物收割之后。 ②禪榻,禪床。 ③颼颼,象聲詞,形容風聲。 ④旁風,側面刮的風。 ⑤闌,將盡。
這是一首借秋景抒情愁之詞。
詞的上片寫秋景。開篇作者就在我們眼前展現了一幅遼闊的寒秋圖。廣闊的田野,莊稼已收完。寒冷的江面之上,大雁飛來飛去,顧影自憐。盡管是晴天麗日,但也擋不住深秋的寒冷。“禪榻茶爐深閉閣,颼颼”。坐在禪榻前,圍在茶爐旁,門窗已緊閉,仍是冷風颼颼。“橫雨旁風不到頭”。這是自然的寫照,更是作者所處社會大環境的寫照。無盡無休的凄風苦雨,使作者從外冷到內,從身冷到心。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呈現了一派蕭瑟之景。觸景生情,于是落葉、黃花、瑟瑟秋風、瀟瀟細雨這些意象都走進了作品,成為文人騷客抒情不可或缺的內容。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錢起《題蘇公林亭》:“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在秋景之中,讀者感到了作者的凄涼心情。陳師道的《南鄉子》也是如此,既讓我們看到了豐收的景象,又讓我們體會到了凄涼心情。
詞的下片作者直抒胸臆。“登覽卻輕酬。剩作新詩報答秋”。秋天把豐收奉獻給了人們,把多彩奉獻給了大地。作者登高遠眺,盡情飽覽這無邊的秋色。然而面對多情的秋天,又能用什么來報答呢?只有吟詩作賦。“人意自闌花自好,休休”。繁榮過后是凋零。經歷了人情冷暖,飽嘗了世態炎涼,現如今,如深秋之花,只有孤芳自賞。“今日看時蝶也愁”,蝶是“我”之化,“我”是蝶之形,蝶愁人更愁。
綜觀全詞,意境開闊,感情深沉,間接與直接融為一體,把作者的不盡之愁表現得淋漓盡致。
●陳師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無己,別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哲宗元祐時,由蘇軾等推薦,為徐州教授,后歷任太學博士、潁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家境困窘。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著有《后山先生集》,其詞集為《后山詞》。
代表作品:《木蘭花·陰陰云日江城晚》《西江月·樓上風生白羽》《卜算子·纖軟小腰身》《南柯子·天上云為瑞》《南鄉子·急雨打寒窗》《清平樂·休休莫莫》《菩薩蠻·行云過盡星河爛》《漁家傲·一舸姑蘇風雨疾》《少年游·御園果子壓枝繁》等。
●南鄉子,詞牌名,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唐教坊曲名。原為單調,始自后蜀歐陽炯。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
●陳師道生性耿直,為人正直。熙寧十年(1077),陳師道結識徐州太守蘇軾后,經常詩文唱和,互為識賞,蘇軾多次相邀門墻,而師道感念恩師曾鞏,以“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句婉拒,雖被世人視為“蘇門六君子”,但始終未入蘇門。
蘇軾在元祐二年,力舉陳師道為徐州教授,可以說對陳師道有知遇之情,陳師道和蘇軾也是肝膽相照。當蘇軾因黨禍被貶時,獨師道不避流俗橫議,不顧上官阻攔,托病請假送蘇直到南京(今河南商丘)。為此,師道被黨人交章彈劾,斷送了晉升的機會,移為潁州教授。待蘇軾再貶嶺南時,陳師道就被徹底罷官棄用了。從陳師道為友情不惜身家仕途,亦可見其品操耿直之一斑。
文如其人。陳師道詩風與詞風相近,在詩中,也同樣體現了作者的為人。
登彭祖樓
陳師道
城上危樓江上城,風流千載擅佳名。
水兼汴泗浮天闊,山入青齊煥眼明。
喬木下泉余故國,黃鸝白鳥解人情。
須知壯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驚。
首聯城高人風流。“城上危樓江上城,風流千載擅佳名”,江面高城之上,彭祖樓高高聳立;彭祖其人,更是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想當年,彭祖受帝堯之封,建大彭氏國,率國人筑城掘井,調養健身,以至國運八百,并于夏商之際位列五霸。以一國之君有此貢獻,莫說九州,便是小小環球,復有幾人?作者在此表達了后人的心聲。
頸聯寫山高水闊。“水兼汴泗浮天闊,山入青齊煥眼明”。黃河潰千年堤奔騰而來,汴水載中原渾厚文化款款而來,泗水攜齊魯山川靈秀姍姍而來,三水之匯闊達浩浩,青山映目襄襄而立,令讀者胸懷與眼量共闊,詩思與史思齊飛。
頷聯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喬木下泉余故國,黃鸝白鳥解人情”。月是故鄉明,更何況故國林泉黃鸝白鳥,它們最理解詩人之心,最懂作者之情。
尾聯作者直抒胸臆。“須知壯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驚”。壯士秋思自古有之,無論是戲馬秋風,還是登臨送目,總有秋風秋水秋山無際之秋韻,撩閑愁無數。而彭祖者,盡管沒有大風壯歌抒懷,但一生功業早以令世人震驚。
全詩賦危樓,比壯士,興志向,抒胸臆。寫景則虛實兼顧,言志則古今相通,抒情則借代捭闔。體現了陳師道的詩詞特點。
人意自闌花自好,休休。今日看時蝶也愁。
水兼汴泗浮天闊,山入青齊煥眼明。
上一篇:宋詞《千秋歲·張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南柯子·趙磻老》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