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蘭陵王·周邦彥》柳
柳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①。隋堤上②、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③。登臨望故國④。誰識。京華倦客⑤。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⑥,燈照離席⑦。梨花榆火催寒食⑧。愁一箭風快⑨,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凄惻⑩,恨堆積。漸別浦縈回B11,津堠岑寂B12。斜陽冉冉春無極B13。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B14。沈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①“柳陰”二句,形容堤上柳樹成行,投下的柳陰連成一條直線,籠罩在輕霧的柳條里,隨風裊舞,閃弄它嬌嫩的碧色。 ②隋堤,隋代開通濟渠,沿渠兩岸筑堤,后來就稱之為隋堤。 ③飄綿,飄蕩的柳絮。行色,指行人出發(fā)的情景。 ④故國,故鄉(xiāng)。 ⑤京華倦客,作者自指。言久客京師,感到厭倦。 ⑥酒趁哀弦,伴隨著哀傷的樂曲飲酒。 ⑦離席,餞別的宴席。⑧“梨花”一句,梨花開時正是寒食節(jié)候。榆火,清明日取榆柳作柴煮食物,名為換新火。 ⑨“愁一箭風快”三句,像箭一樣的順風船快得使人發(fā)愁,回頭望望,已經駛過好幾個驛站。一箭風快,行者所乘的船順風走的很快。半篙,指撐船的竹篙經常有一半沒入水中。 ⑩凄惻,悲慘。
別浦,小河水。縈回,曲折婉轉。津堠,碼頭上瞭望和歇宿的地方。“斜陽”一句,斜陽緩緩西沉,引起無限春愁。月榭、露橋,泛指兩人昔日夜游時的華美場所。這首詞托柳起興,傷感離別,慨嘆人生。
詞的首片總寫別離。隋堤之上,碧綠的柳絲在輕霧中隨風裊舞,一亭連一亭,一年復一年,多少次送別在這里,多少枝柔柳被折斷。京華之客,他鄉(xiāng)之人,懷著滿腔熱情而來,在宦海沉浮之中消退,剩下的只有厭倦、思鄉(xiāng)、別離與痛苦。
詞的二片分寫別離。一個“閑”字使京華倦客能夠“尋舊蹤跡”,一幕幕的離別之景又出現在眼前。梨花開放,榆柳新火;昏暗之燈,離別之宴,樂中有悲,酒中有苦,心中有愁:與戀人分別、相見無期之愁;船快風快、路遠人遠之愁;天各一方、遙望不及之愁。
詞的三片寫離別之后的萬千感慨。“凄惻,恨堆積”。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送別的水濱只有水波在旋繞,船去之后的碼頭顯得十分寂靜。此時此刻,作者想起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夜晚,宛如夢境一般。美好的往事歷歷在目,傷心的淚水早已制止不住,偷偷地奪眶而出。作者的苦,作者的痛,一切都在淚水中。
綜觀全詞,以柳為發(fā)端,以離別來貫穿,寫景與抒情相結合,實與虛交織在一起,將自己的離別之感與他人的離別之情相聯系,從而使主題更具有廣泛性與時代性。手法含蓄婉轉,語言樸素無華,風格沉郁頓挫,有“渭城三疊”之譽。
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隋無名氏的《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都是如此。周邦彥在這首詞中也是通過柳陰、柳絲、柳絮、柳條,將離愁別緒進行了渲染,表達了傷感離別之情。
●蘭陵王,唐為教坊曲名,后為詞牌。全詞共三疊,二十四拍,一百三十一字。首段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韻;二段四十二字,八句五仄韻;三段四十字,九句六仄韻,此調聲情雄渾,氣勢不凡,宜寫壯烈場面或激越情感。
●蘭陵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蘭陵王名叫高長恭,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高歡之孫。高長恭驍勇善戰(zhàn),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懾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很快打敗周軍。后來齊人制《蘭陵王入陣曲》。至唐為教坊曲名,周邦彥之后用為詞牌。
在《蘭陵王·柳》中,周邦彥借柳來表達離別之情,劉辰翁也寫了一首同牌詞,表達亡國之痛。
蘭陵王
丙子送春
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首片寫宋都淪陷,景象荒涼一片。迷離景色,使人感到了別離。昔日的繁華,而今安在哉!春之初去,有景有情,情景交織。
二片描繪春去,表達對故國不舍之情懷。“最誰苦?”雁、燕、杜鵑等鳥的遭遇讓人感到了苦,但“玉樹凋土,淚盤如露”讓人感覺更苦。然而也只能是“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景中寓情,情極凝重。
三片展示了自己凄涼的處境,抒發(fā)了對故國的思念。“春去,尚來否?”春可再來,國亡無矣。江淹、庾信的傷離別,蘇堤的整日風雨。史實與景色,縱橫交錯,哀怨之至。回憶往事,倍覺傷心。與孺子夜話,情苦辭哀,但卻希望滿懷。
這首詞,以春喻國,寓亡國無家之痛于送春之中。周詞與之相比,詞牌相同,手法接近,只是表達的感情不同罷了。
斜陽冉冉春無極。
咸陽送客屢回顧。
上一篇:宋詞《六州歌頭·賀鑄》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減字木蘭花·沈瀛》翻譯|原文|賞析|評點